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 > 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06-07-25 阅读: 1.32W 次

2017年是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攻坚时期。下面由范文稿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一」

  一是组织保障助脱贫。

针对全是脱贫工作和“七五”普法的五年规划,我镇对镇、村(居)、社选拔的30名普法骨干,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对法制宣讲骨干进行了全面的培训。

  二是法治宣传助脱贫。

将法律扶贫工作纳入“七五”普法规划,把送法进贫困村、贫困户作为重点,通过开展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多种形式,以“以案释法”的方式,把法律送到家家户户。为贫困村建立1个法律图书角,1个永久性法治宣传栏,聘请1名法律顾问,每季度举办1次法治报告会,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

  三是法律顾问助脱贫。

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协助起草、审核、修订自治组织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其他管理规定。为村上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对脱贫致富项目,村企业在转型升级、知识产权、劳资纠纷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定期组织法律体检,防控法律风险,保障脱贫项目顺利实施。

  四是法律援助助脱贫。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群众需要办理公证、司法鉴定业务的,持相关证明可以享受公证费用和司法鉴定费用的减免政策。将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工伤损害、交通事故等案件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帮助困难群众免费打官司,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二」

1月18日,全县经济和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大会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6年经济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经济、农村和脱贫攻坚工作,在更大的范围统一思想、鼓舞力量、激发干劲、强化落实,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县委书记武晓花和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勇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武晓花在讲话中从“看大势,找问题,定路径,转观念”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怎么看”平遥发展的一系列关键理论问题,从“抓基层、抓干部、抓项目、抓民生、抓保障”五个方面指明了推动平遥发展“怎么干”的实践路径,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石勇在讲话中阐述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从结构调整、改善城市形象、造福于民和项目带动、环境创优四个方面对全县经济、农村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县委副书记牛起虎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市委巡察组、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面对依旧趋紧的经济形势和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县上下信心不倒、从容应对,科学谋划、共克时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统筹推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内涵不断充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惠民举措不断强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取得“十三五”良好开局。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与问题,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生活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压力与挑战,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集中力量,集中智慧,通过发展的办法,致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和背景下,首先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在认识上有提升,在行动上才会有自觉。要看大势、找问题、定路径、转观念。看大势就是要看到全国稳中求进的大势,看到全省“一个指引、两手硬”的大势,看到全市“两个全面”、苦干三年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大势。我们如何承接全国、全省、全市的工作大势,县十四次党代会已经明确,那就是建设“大美古城、小康平遥、国际旅游城市”的“五年蓝图”和“立足三个瞄准、奋力进位争先”的“三年目标”,其核心就是“三个瞄准”。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供改综改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贯穿中央和省市对工作形势的判断,把握工作基调,明确工作主线,突出工作重点。找问题就是要针对平遥经济发展体现出的结构性矛盾和素质性矛盾,更好地领会中央的“稳中求进”,更好地领会省委的“两手硬”,更好地领会市委的“第一方阵”,也更好的领会县委的“三个瞄准”,补齐短板,厚植优势。定路径就是要适应我县被列入全省17个重点开发县域这个新变化,弘扬优势,弥补短板,农业要始终坚持“五个持续”的发展路径,工业要始终坚持“四个抓手”的发展路径,旅游要始终坚持着力打造“五大版块”、融合发展七个“旅游+”的发展路径,脱贫攻坚要始终坚持“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工作路径,基层党建要始终坚持“五个一”的工作路径。转观念就是要转变我们审视平遥的眼光,不仅要把平遥放在全市、全省的格局中去看待和审视,更要树立世界的眼光,培育国际的思维,对标一流的态度。要改造我们对企业的态度,关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困难时期,政府的作用不是不要,而是非常重要。政企“亲”与“清”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统一。财税不仅靠征收,而更多是靠创造。我们管理的目的不是要把企业管死,而是更好地把企业管活。我们全县上下都要对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十分支持,在全社会形成重商、亲商、爱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同时,企业家要改造思想,大中小微企业都要放开思想大胆创、放开手脚大胆干,去朝着平遥“三个瞄准”的目标奋力迈进,要坚信只要企业有动力政府一定更给力。

会议强调,当前,平遥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加明确,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争先创优的势头更加强劲,稳中求进的基础更加夯实,政治生态更加优良,群众期盼更加强烈。我们必须引导、凝聚、升温这些满满的正能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心全意抓落实,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一要抓基层。广大农村处在改革的主战场、发展的最前沿、矛盾的第一线,要进一步凸显农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农村党支部就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领导核心、战斗堡垒,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地位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削弱。要进一步凸显农村党支部的“双带”能力,切实做感召群众的“一面旗”、引领群众的“一盏灯”、温暖群众的“一团火”、为群众遮风挡雨的“一把伞”。二要抓干部。领导干部要端正态度,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坚决禁止向组织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坚决禁止向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要把群众满意、组织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要把优秀当做习惯,坚决不当端着架子、脱离群众的“背手干部”,走马观花、纸上谈兵的“挥手干部”,贪图享受、工作推诿的“甩手干部”。要强化学习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把握政策的能力、领导经济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廉洁从政的能力,克服“本领恐慌”问题,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三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强化抓好项目、大项目、有效投资项目的意识、本领和责任。要优化结构,在项目建设中把投资结构、项目结构很好地调整过来,突出增加文化旅游项目、新型工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新兴产业项目的占比,提高民间投资的占比,增强项目的有效投资。要优化发展的软硬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形成招商引资区域优势,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四要抓民生。要把52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最高的追求,时刻把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好,把群众期盼的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一些大事要事难事办好,让全体群众获得感、认同感、安全感、舒适感都跻身省市前列。五要抓保障。要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经济发展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经济发展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经济发展始终,统筹工作的各个方面,统筹建设的各种力量,切实为全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领导保障。

会议强调,面对进位争先的历史担当,面对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面对保障民生的职责使命,我们务必科学研判,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科学把握2017年工作总基调,研判形势,稳中求进;调适思维,把握大势;正视差距,精准发力。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全力推动经济发展。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各级会议精神,“立足三个瞄准,奋力进位争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环境创优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民生改善为目标,全力促进经济稳步向好、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大美古城,小康平遥,国际旅游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2017年是“立足三个瞄准、奋力进位争先”的起步之年,是平遥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周年,下半年,还将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保障经济速度,“进”就是提高发展质量,把握好稳和进的平衡,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必须坚持扬长补短的工作方法,“扬长”就是全方位挖掘、整合、放大我们的优势,“补短”就是综合性改善、提升、补足我们的短板,长短结合,统筹推进,为平遥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年要重点做好4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扬优势、补短板促进三大产业全面升级。要按照突出优势、增强动力,补足短板、激发后劲的思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集聚化、旅游国际化“三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级次和水平。要扬农业龙头带动之长,做好上项目、抓品牌两篇文章,补农业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之短,打好特色农业、订单农业、旅游农业三张牌,扬长补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今年要投资3亿元,全面启动农业“1号”工程,实施好2万亩辣椒、5000亩桐树种植及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要扬工业体系完善之长,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补工业布局分散、产品低端之短,加快园区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扬长补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今年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1号”工程,力争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序列。要扬旅游品牌资源之长,依托古城这一金字招牌,在遗产保护上发力,在市场拓展上突破,在综合效益上提升,补旅游级次低、管理差之短,在丰富业态、整治秩序、创新管理上取得突破,扬长补短推动旅游提档升级。

第二,要把改善城市形象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升功能,强化管理,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卫生县城为抓手,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升城市基础和功能,全面塑造平遥新形象。基础提升上,今年要投资43.7亿元,启动实施好棚户区改造、县乡道路拓宽改造、温泉跨线立交桥建设、城区主干街道立面改造等31项重点项目,重点要投资20亿元,全面打响城建“1号”工程,铺开涉及房屋征收2700余户、50余万平方米的城南堡片区、粮食局宿舍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功能配套上,今年要投资4.9亿元,实施好园林绿化、柳根河西外环至汾河入口段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古城内坑洼街巷整治、古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古城内煤改电、部分街区雨污水分离等11项配套项目;城市管理上,要实现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等业务的市场化运作;要依托华为集团政务云项目,启动数字城市建设;要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规划编制上,要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的“二规合一”;要加快主干街道、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提高规划覆盖水平。要规范运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强化规划的论证、审批和监管;要深入推进重拳拆违行动,全力整治社会顽障固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要把造福于民作为经济工作的终极目标,致力脱贫攻坚,高度关注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今年要继续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民富工程、民乐工程。要推进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1号”民生工程,按照“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户”的要求,认真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严格落实脱贫攻坚18项产业政策,着力实施24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努力扩大政策兜底范围,提高政策兜底标准,倾力支持脱贫攻坚,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发力的脱贫格局,全面完成2017年15个贫困村、650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狠抓安全生产,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努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要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严格落实全过程监管机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社会事业“1号”工程,积极推进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农村饮水安全等领域的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全县273个行政村的“村志”编纂工作。

第四,要把项目带动、环境创优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举措,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推进。面对进位争先的繁重任务,我们务必采取过硬的办法、过硬的举措,破解发展制约,激发发展活力。要积极稳妥抓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为统领,紧盯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有的放矢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旅游体制改革、投融资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要全力以赴攻项目,重点强化主动跑项目、全力建项目、大力招项目三方面工作,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联审办法,进一步提高项目落地平遥的吸引力,争取引进一批事关产业转型、链条完善的高新技术项目,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动能。要千方百计创环境,经济上的竞争,实质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今年要全力破解资金、土地、环保等要素制约,努力争取更大的发展主动权。要解决资金问题,让政府有钱办事。要解决土地问题,提升发展承载力。要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还平遥一片蓝天。要解决企业环境问题,让企业发展壮大。

会议强调,2017年是全县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攻坚时期。全县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广大企业、广大群众,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立足三个瞄准,奋力进位争先”的目标要求上来,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可能变为现实,为建设“大美古城,小康平遥,国际旅游城市”而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还对2016年度在县域经济和农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古陶镇等8个乡镇、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会议通过视频形式召开。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的有:古城管委会主任,法检两长,古城管委会副主任,超山管理处主任;担任过副县级以上实职的老干部;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单位负责人,涉经部门副职;条管单位和省市驻平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主任;脱贫攻坚重点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各行政村主干;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受表彰人员。各乡镇、街办和县直单位设分会场。

  「社会治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三」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参照省委、省政府对20个极贫乡(镇)定点帮扶的原则和做法,市委、市政府决定融资200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并从市、区(县)、乡(镇、街道)抽派干部对1565个贫困村以及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真正做到“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地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消除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国有投资公司助推脱贫攻坚为动力,全面落实市、区(县)、乡(镇、街道)干部定点包干帮扶责任制,全力打好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公共服务提升“四大攻坚战”,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帮扶对象。全市有贫困村1565个(一类村803个,二类村435个,三类村327个),贫困人口58.32万人。除省定点帮扶的极贫乡(镇)(德江县桶井乡22个村10841人、石阡县国荣乡12个村4183人)贫困人口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16.83万人外,实际安排贫困村1531个(一类村777个,二类村429个,三类村325个),实际帮扶贫困人口41.834万人,其中,一类村贫困人口14.18万人,二类村贫困人口6.922万人,三类村贫困人口5.076万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15.656万人。

(三)总体目标。坚持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四年脱贫困,实现15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3%以下,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干部选派及工作要求

(一)落实定点包干责任。按照“统筹安排、相对固定”的原则,由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共同实施,同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市四家班子、市直单位县处级领导干部、副县级后备干部或部分正科级干部共600人,从市级领导开始,按照贫困村由重及轻、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原则依次定点,对全市600个贫困村确定责任关系,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包干责任关系主要根据单位班子职数确定,在单位职位空缺的情况下,由本单位副县级后备干部或部分正科级干部代行职责,待职位调整到位后,其自然履行包干责任,确保工作不脱钩,责任不落空。其余931个村由各区(县)安排区(县)四家班子和乡(镇、街道)、县直部门负责人定点帮扶。非贫困村由乡(镇)安排班子成员负责,比照贫困村方案执行。

(二)具体工作要求。帮扶干部对贫困村实行定点包干,按照包干不包揽的原则,主要负责编制落实脱贫攻坚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解决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协助定点包干村编制项目、提出需求、用好资金、管好项目、抓好落实。一是贫困原因摸底要清楚;二是脱贫措施施策要准确;三是实施计划工作要落实;四是帮扶工作成效要显著。

(三)落实推进计划。一是精准选派干部。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按照因村派人精准的要求,于2016年10月25日前完成定点帮扶干部选派工作。二是及时召开启动会和培训会。2016年10月28日召开全市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11月上旬召开定点帮扶脱贫工作培训会,11月下旬各村召开誓师大会,全面启动贫困村定点帮扶脱贫攻坚工作。三是加快方案编制和工作推进。2016年11月20日前,由发改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提出基金项目编制要求。帮扶干部要分别会同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根据本方案和项目编制要求,编制具体的贫困村定点帮扶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于推进会召开后一个月内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并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同时启动相关帮扶工作。从2016年12月起,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工作开展情况。

  三、主要攻坚任务

按照“脱贫是底线、致富是目标”的要求,处理好输血与造血、外部给力和自我发力、扶贫与扶志、脱贫与致富、精准脱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聚焦贫困人口,把解决建档立卡58.32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基本目标,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实行动态跟踪帮扶,确保稳定脱贫。重点打好四大攻坚战。

(一)全力打好产业就业脱贫攻坚战。围绕“户户有增收门路”的目标,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和转移就业。一是抓好农业产业。以茶叶、畜牧业、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为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抓手,实现农民“土地流转收租金、入企打工得薪金、合作社入股分股金”;推广“十户一体”经验,鼓励“百户联合、千亩种植”模式,把居住相邻、技能相似、产业发展方向相同的邻近村乃至乡镇农户捆绑发展实体,形成“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养”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效组织和动员群众抱团发展。二是抓好生态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加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力度,实施绿道、绿城、绿水、绿园、绿景、绿村等“六绿”工程,让荒坡荒山变为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贫困户既得到生态补偿效益,又获得转为护林员的劳务收益。三是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统村寨、农业园区以及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通过农旅一体、文旅一体助推农民增收脱贫。四是抓好劳务产业。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发挥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村电子商务、园区等吸纳就业的作用,加强劳务信息服务,引导和鼓励更多贫困群众进城务工和外出打工。五是抓好特色产业。围绕石材、茶叶、天麻、空心李、大鲵、珍珠花生、油茶、食用菌等特色品种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并做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六是要抓好金融助推脱贫工作。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和“精扶贷”政策,坚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原则,鼓励贫困户将资金入股到优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广温氏等企业的“公司+代养户”模式和“五四一”产金模式,让贫困户通过入股获得更多资产性收益和入企打工获得就业收入,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二)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大力实施“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建制村通畅率达100%、通客运率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到2018年大自然村通畅率达到75%以上,农户生活用水得到解决,用电质量安全可靠,村村通宽带、通讯信号全覆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处理,贫困户的基本生活设施得到改善,消除农村危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三)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扎实推进全市已规划实施的4.1万户16.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对确属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太大、贫困人口占50%以上的村寨可以继续规划易地搬迁,对本县建安置点容量有限、解决就业困难的,可采取跨县安置的方式进行。要围绕搬哪些人、搬到哪里、搬去之后做什么,以就业容量确定搬迁地点和搬迁数量,认真研究制定搬迁方案。要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可致富”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搬迁户的后续服务工作,着力盘活三块地(承包地、林地、宅基地),衔接三类保障(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统筹“三就”(就医、就业、就学),建好三个场所(经营场所、农耕场所、公共服务场所),真正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四)全力打好公共服务提升攻坚战。一是实施医疗公共服务提升项目。实施“一资助、两提高、两保障、两兜底”为主要措施的“普惠+特惠+精扶惠”健康医疗扶贫模式,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二是实施教育公共服务提升项目。提高贫困村群众接受义务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实施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标准。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抓好易地教育扶贫工作,让边远贫困山区学生到教育资源较好的学校寄宿读书,让贫困学生都读得起书,防止因学返贫。三是实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提升项目。将因灾返贫困难群众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行“双线合一”,提高对贫困群众的补助标准。四是实施贫困人口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培训,让贫困人口克服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待心理,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单纯依靠苦力吃饭为靠技能吃饭。五是实施文化提升工程。保护好传统村落,大力挖掘整理地方特色文化,修建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愁馆,增添贫困村寨的文化内涵,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

  四、落实资金保障

(一)资金筹措安排。按照“采取超常规手段”集中火力攻坚的要求,市、区(县)国有投资公司组建合资公司,融资200亿元联动助推脱贫攻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四个三”工作按165亿元安排;生态屏障建设按35亿元安排,主要用于25°以上坡耕地、15°以上的饮用水源地、公路沿线、河道两岸、城市干道、园区、景区绿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按照一类贫困村人均5万元,二类贫困村人均4万元,三类贫困村人均3万元,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人均3万元安排资金,一类贫困村70.888亿元,二类贫困村27.687亿元,三类贫困村15.251亿元,非贫困村贫困人口46.9766亿元。资金主要投向“十三五”期间中央和省政策性投资渠道未覆盖的、亟待解决和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工程等方面。各级帮扶干部工作经费由选派单位负责。

(二)规范资金使用。根据各村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分期注入,由市区(县)合资公司将资金划拨到区(县)设立的专户上,区(县)专户再拨到实施项目上。

(三)严格资金管理。合资公司筹集的资金,进入新设立的资金专户,由市级国有投资公司与区(县)共同管理,财政和审计部门要严格监督,确保市级国有投资公司注入的资本金及融资资金按使用方向安全规范使用。项目合资公司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要编制项目规划,规划以区(县)为单位由市级审批,规划审批后,按照市级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推进情况分批拨付,如确需对项目规划进行调整,需报市级重新审批。

(四)资金偿还方式。用于脱贫攻坚项目的资金,属于公益性项目的由市、区(县)按照1:9的比例承担偿还责任,属于经营性项目的由合资公司承担偿还责任。区(县)政府用资源出让的增值收入和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还款来源,向市级国有投资公司出具购买服务承诺函和资源出让增值收入用于还款的承诺函,并提供不低于注入资金额度的有效资产向市级国有投资公司作反担保。

  五、创新工作模式

按照“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造福群众”的要求,开展好四项行动,推广与群众“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的五共流程工作法,自上而下征求群众的发展意愿和办法,发挥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谋发展、盼发展的内生动力,做到对象识别真、致贫原因明、帮扶措施准、工作作风实、整体推进快、督促考核严。

(一)开展大调研行动。从2016年10月29日开始,包村干部下到所帮的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以召开村民大会、村组长会、村级班子会及逐户走访等形式收集贫困村基本情况和发展意见,认真分析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准贫困原因、脱贫路径、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挖掘优势潜力,紧扣攻坚任务和资金规模,紧盯脱贫攻坚目标和完成时限,着重从解决区域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区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居民从业增收渠道狭窄等关键问题入手,思考如何帮扶的问题,做好谋划、策划、规划、计划、筹划。

(二)开展大规划行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帮扶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出规划,围绕规划拟定要实施的项目。根据村与村之间的不同情况,在拟订规划时,一定要切合实际,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当紧就做什么,多措并举,因村因户施策,不能千篇一律,搞锦上添花,不要与上级安排的项目重合。要正确处理好总体规划和扶贫规划的关系,投资大的项目,尽可能从国家和省脱贫攻坚资金争取项目解决,市级安排的资金主要是针对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解决从行业部门无法立项解决的问题。研究提出的具体项目,编制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由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初审,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后,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文件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三)开展大实施行动。围绕规划和项目,制定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限。让帮扶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最大限度覆盖贫困户,避免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被动脱贫,打一场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发改、交通、水务、林业、扶贫、住建、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在规划审查、项目编报及实施上要予以支持,合资公司在资金拨付上要及时到位,切实做好资金保障。

(四)开展大督查行动。根据各村的工作方案,对帮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一是检查到位情况。重点检查措施是否到位,人员是否到位,政策是否到位,资金是否到位,组织宣传群众是否到位。二是检查工作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大规划行动,是否编制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项目是否启动实施。三是检查帮扶效果。重点检查项目建设是否顺利推进,上级评估验收和督查巡查是否合格,资金管理是否规范,群众对帮扶工作是否满意,帮扶成效是否突出,当年的脱贫任务是否完成。督查的方式方法上,一是利用扶贫云进行监测,市扶贫办每季度发布监测数据。二是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以及市直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每半年组织一次定期督查。三是市、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最少开展一次帮扶工作调研和视察。四是组织老干部进行经常性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适时召开调度会,有针对性地约谈,督促其整改。

  六、健全工作机制

(一)帮扶工作制度。定点帮扶干部每月最少一次要到贫困村开展工作,时间全年不低于36天。如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乡(镇)3个工作日内报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收件3个工作日内调整接替的帮扶责任人,并行文明确。

(二)学习培训制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由市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就扶贫脱贫系列政策、实施方案编制、主要措施等内容,对帮扶干部进行培训,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开展阶段性培训。

(三)公告公示制度。推行参与式扶贫模式,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贫困村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特别是资金管理情况和重大决策必须全程进行公告公示,确保群众和社会知情权,做到阳光扶贫、公正扶贫。

(四)信息通报制度。实行月通报制度,由市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每月10日前对上月贫困村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主要通报工作进展、好的做法、存在问题、贫困监测数据、督查情况等。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50名业务骨干(一般在40岁以下)组建市级脱贫攻坚指挥中心在市扶贫办专职办公,主要开展贫困监测、政策研究、脱贫攻坚督查及相关信息整理、通报工作。区(县)也要比照市级抽专人集中办公。

(五)审计监察制度。贫困村所在县的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业务指导监督,尤其要加强事前介入,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市级每年要对贫困村脱贫攻坚各类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闲置、贪污、挤占、挪用、截留脱贫攻坚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纪依规依法从严从重处罚。

(六)考核奖惩制度。每年年底对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考核,主要考核贫困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收入增加、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执行等情况和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等情况。考核指标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另行制定印发。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特别明显或对脱贫攻坚有突出贡献的干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扬或优先提拔任用;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未完成目标任务,或有其他严重影响“攻坚决战”成效过失行为的,要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贵州省脱贫攻坚问责暂行办法》的有关条款严肃追究责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