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 教师的教育随笔15篇

教师的教育随笔15篇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24-01-03 阅读: 4.76K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的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的教育随笔15篇

教师的教育随笔1

你们喜欢老师吗

在一次集体活动后,我就开始了与孩子们闲聊。

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老师吗?

孩子们说:喜欢。

就连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都随声附和着,我听了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

我接着问;那你们为什么喜欢老师呢?

各种各样的回答开始了,有的说:因为老师很好。有的说:因为老师很漂亮,所以我就喜欢你。因为老师的心很好,所以我就喜欢老师。因为老师给我们分点心、分饭,就像妈妈一样,老师真好。......

在听了孩子们的话以后,我的心里好欣慰、好感动。真正的真心付出换来孩子们的真心回报,只有坐在最前边的柄谚不说话,我就知道柄谚有话要说,因为每一次他都能语出惊人,每次提出问题时,他的回答都和别人都不一样,我也知道他在想着什么。

我一听哈哈大笑,孩子们也因为他的回答与众不同和我一块哈哈大笑。

在晚上睡觉前我陷入沉思,我在想,孩子们多么天真、可爱,从来没有一点虚情假意,老师在他们的心中多么完美,多么神圣。只要你真心对待这些孩子们,他们就回真心的爱你,真心付出的爱换回孩子们无私的爱,我觉的这种爱太伟大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在孩子的眼中,老师的爱比爸爸妈妈的爱还要深,有的时候看着这些无知孩子的孩子,经常感到自己对他们的严厉而感到后悔,经过这次谈话,我相信我对孩子们的态度会改变的,老师在他们的心中地位太高尚了,我会收起以前的严厉,投入更多的爱来对待这些无知的孩子,别无原因,因为孩子爱老师胜过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这种爱只有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才能体会得到,我应该好好珍惜和享受这种纯洁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将投入更多的爱来对待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让孩子在充满爱的阳光里健康成长。

教师的教育随笔2

下午,到了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了,他们两人一伙,三五一群,各自玩着自己喜欢的玩具,高兴地玩着。

我正在和几个孩子玩沙包,于佳怡拿着跳绳来到我面前,跳了起来。"佳怡,这儿人多,你到别处跳好吗?"我随口对佳怡说,佳怡拿着跳绳看了我一眼走开了。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来到我面前,开始一下、两下、三下……的跳起来,她跳的很好。忽然间我明白:原来佳怡这是跳给我看的,让我知道她现在跳的很好了。明白她的心思后,我马上用惊叹的语气对她说:"佳怡,你可真棒,跳绳跳的真好了。走,我们到那边去跳吧!听了我的话,佳怡高兴地点点头,然后像只飞快的小鸟,飞快地跑到那边去了。

孩子的内心多么丰富呀!有时他们会给你一个不经意的暗示,让你惊奇,感叹。这细腻的感情需要我们教师多观察,并用心去体会,这样才能走进孩子心中那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

教师的教育随笔3

她为什么老尿湿裤腰

今年幼儿园新增了一个托班,我很荣幸地成了这班的孩子王。一天午饭前带孩子们上厕所,我鼓励孩子们自己褪、提裤子,结果早上来园爱哭的肖曼成功了。我一边帮别的孩子提裤子,一边表扬她。

睡午觉时,我整理孩子们的衣裤,发现肖曼的裤腰湿了。怎么回事呢?她自己会褪下裤子、提裤子,这么能干的女孩,怎么会尿湿裤腰呢?是裤子褪得不够下吗?

第二天上厕所时,我还是要求她自己褪下裤子,虽然看着还行,但是有了前车之鉴,我又把她的裤子往下拉了一大截,直至膝盖。这回总不会尿湿了吧!可是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她自己提好裤子,我特意摸了摸她的裤腰。天哪,又尿湿了。手忙脚乱地帮她换好裤子,我问开了:肖曼,在家里你是怎么尿尿的?小马桶,坐着尿尿,还有妈妈抱着尿尿。难道是她刚学蹲着尿尿,没完全蹲下去,翘着屁股?

又一次上厕所,我站在她的后面,看着她蹲下去,她蹲到大腿与小腿成90°时不动了。原因找到了,我赶紧把她往下按。她因为不习惯有点害怕了,我一边安慰她,一边扶着她的身子。尿好了,我笑眯眯地说:肖曼,摸摸你的裤子,有没有湿?她摸了摸乐呵呵地回答:没有。那你以后尿尿时一定要往下蹲哦。

此后,这孩子再也没尿湿裤腰。

教师的教育随笔4

近期我阅读到了一本书,阅读后,我感触颇深。书中不仅仅讲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一些烦恼和和困惑,并且我尤其喜欢书中的几位幼儿教师的感慨,他们真心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所感,说出可自己的所想。

在当今的社会里,大部分的人都处在了亚健康的状态,作为教师,我们的心理问题也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我们是教书育人的先行者,我们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远离心理问题的干扰。也许有人会说,你们作为幼儿园的老师,你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呀,你们天天和天真无暇的孩子在一起,他们的思想简单而单纯,就算你们因为某种原因而出现了不适当的心理问题,可是你们所面对的孩子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似乎一直都是这样被人定位的,我们是孩子王,我们不应该有烦恼,我们应该是世界上生活的最愉快的人,可是,在书中我听到了作为幼儿教师的苦衷,我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在此,我也想说说我对自己的幼教行业的感受。

我们的社会赋予了教师极其崇高的地位,诸如“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园丁”“蜡烛”等美誉。然而,社会在赋予教师们神圣的光环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我们教师们内心的需要。在所有的教师群体中,幼儿教师又是特殊的一群。他们的收入没有小学教师高,他们的社会声望也没有中学、大学老师高,他们通常被称为“孩子王”,是带着孩子玩的“高级保姆”。社会对幼儿教师们其实是颇为不公的!而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都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可比起他们的付出,社会回报于他们的实在少之又少。作为社会职业群体中的一类,教师们活得很累,幼儿教师们更是需要社会的关怀。他们的社会付出和社会报偿是不平等的,违背了社会交换理论的公平、互惠原则。社会需要给幼儿教师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一个合理的报酬,满足幼儿教师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新生代的儿童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是自我意识极强的一代,他们并不甘于听任教师对他们的塑造。他们也在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力量,对教师实施着反馈性的改造。在学校生态中儿童对教师的文化改造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方面、制度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文化方面。如儿童让幼教工作者认识到必须设计和他们身高相适宜的桌椅,制定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匹配的一日常规,形成能促进他们和谐、完整发展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等。

儿童对教师的文化改造是通过儿童直接的反馈强化和间接的质疑诘难方式进行的。教师通过对儿童所反馈的信息的接收、编码、意义解释,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接受儿童实施的文化改造。

幼儿教师在现实社会中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消解了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业自毫感,泯灭了其对自我实现的终极价值的追求。我们常说对儿童要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同样对教师我们也需要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

在肯定幼儿教师的教育者角色的前提下,我们首先应想到幼儿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是一个需要继续社会化的成人,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完人”,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认识到幼儿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时,我们的社会、家长、管理者、幼教培训者就不会过多地苛求他们的幼儿教师、埋怨他们的幼儿教师,而会更多地宽容、理解、倾听幼儿教师的心声,关心幼儿教师的情感需要,更多地支持、帮助他们。

在幼教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还是可以寻找到很多很多的美好的东西,当我们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出现问题时,当我们碰到无理取闹的家长时,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幸好我们班只有这样一位家长,那样你就会让自己在与这位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可以平心静气的好好谈一谈了。

当你和自己的同事因为某些很小的原因而意见不一时,你也可以这样想,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和我一起探讨,切磋幼教理念的人,这样我就可以成长的更快了吗!解决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就要求我们的社会要关注我们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对他们有一个新的定位,不能在将他们定位在“孩子王”“保姆”等这样的字眼上,要全方位的支持我们的幼儿教师,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幼教岗位,更好的为我们的孩子服务.

教师的教育随笔5

多鼓励少批评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孩子们之间肯定会有很多矛盾,因为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而小班的孩子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的独立性较差,但自私心理强。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动手,对他们进行友爱教育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对于活动不认真或接受能力差的幼儿,我们教师的态度是批评多,鼓励少,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被关爱的情感。这样,孩子们积极性会降低,以后也就更赶不上其他孩子了。不管孩子表现怎样,他们都是纯真的.,不懂得受约束。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爱和关注,让孩子对教师有一种爱,这样才可以和孩子相处的更好。

教师的教育随笔6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作为教师没有一个不知道的,我以前读过一次,但是说实话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很是惭愧,所以我决定重新研读这本教育巨著,以“改过自新”。

今天读了《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让我有很深刻的反省,尤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懂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他们也是有差异的,而我们教师却是用一把刻度尺来衡量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这是不公的,书中举了个让学生提水的例子,“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了,而另外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伤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想一想,我们现在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是不是正在伤害着学生,他们虽然出于对我们教师的敬畏而不敢说出一些“我不会”、“我不懂”、“我完成不了”等话语,但这正在伤害着我们与学生间的感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接受一些完成不了的工作,更不喜欢布置这个工作的人,而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在慢慢扼杀学生在学习中的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学习带来的只是失败后的批评,没有一丝获得哪怕丁点进步后的喜悦与肯定。

说句实话,我们的眼光及意识还停留在学生的成绩上,这是出于我们教师自身考虑的一种自私的行为,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明白教育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进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想办法让学生达到或者接近教学大纲上的要求,书中说的很好,“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书中还举了个一个例子,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而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让他们来完成,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人快一点,有人慢一点,但是每一个人都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也享受到了快乐。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我们教师还会因学生抄袭作业而烦恼吗?学生为什么会抄袭作业,很简单因为他不会,这和老师有直接的关系,说明你没有对全班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也说明了你在备课时没有做到备学生这个环节,更说明了你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出于自私的考虑。

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即使微小的进步也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不要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

教师的教育随笔7

午睡起床后,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荷兰作家阿兰德?丹姆的绘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玩游戏》。小熊和爸爸玩的其中一个游戏是“踩脚丫儿”,规则是“熊爸爸抬一次脚,小熊抬一次脚,轮流向前走,看谁先踩到对方”。当看到熊爸爸最后耍赖抬了两次脚,赢了小熊时,孩子们都忍不住帮起了小熊:“熊爸爸耍赖,违反了游戏规则。不行,不行,要重来!”呵呵!看来他们已然进入游戏情境,被父子这种亲密无间的爱所感染!这时,雨悄悄地对昊说:“这游戏真好玩。我回去也要跟爸爸玩!”昊迫不及待了:“我想现在就玩!”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我打趣道:“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可不能像熊爸爸那样耍赖哦!”孩子们异口同声:“那当然!”

第一回合

吴和雨先玩,他们面对面站在两头,吴迫不及待地抬脚向前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轮到雨走,吴再接着走第三步,当雨走第四步时,抬起的脚正好踩到了昊的脚丫儿上。第一回合,雨赢了!

第一次玩这个游戏,不管是雨和吴,还是在座位上观看的孩子,都对这个新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个个举起小手想到前面玩。

第二回合

禹和彤接着玩,两人分别站了吴和雨刚才站的位置。这次,禹发扬风格说他是男生,要让女孩彤先走。彤走第一步,禹走第二步,彤接着第三步,禹走第四步时正好踩到了彤的脚丫儿上,这次禹赢了!

我发现,在这两次游戏中,两个孩子相隔的距离都一样,而且离得比较近,走到第四步的人正好可以踩到对方的脚丫儿。巧合的是,先走第一步的人都输了,这倒是蛮有趣的现象!我正想着,没想到玥也像发现新大陆般地叫了起来:“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先走的人就会输。”我惊异于玥的敏锐观察力,但这就是结论吗?不妨请玥来试一试。

第三回合

玥邀请怡和他一起游戏。玥和怡一起到前面来的时候,我不露声色地把玥往后拉了拉,这样玥和怡的距离就比刚才远了一些。聪明的玥可不想输。果然,他请怡先走第一步,乖巧的怡没有反对,就先抬脚走出了第一步,玥接着走第二步,两个人轮流往前走……当怡走到第七步时,抬起的脚正好踩到了玥的脚丫儿。这次,是怡先走的,她却赢了。玥摸摸小脑袋,脸上写满了疑惑。这次是他后抬脚走的,按之前的逻辑,本来应该是他赢,怎么会输呢?玥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看我。看来,刚才的结论并不成立!

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前两次游戏走第一步的人都输了,这次走第一步的人却赢了呢?”我请他们仔细地想想,找出原因。果然,阳说:“这可难不倒我,我知道了,因为这次他们站得远了,相互之间的距离跟刚才不一样!”其他的孩子也纷纷赞同阳的说法。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出了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那就是:距离不一样,游戏产生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如果距离一样,那么游戏产生的结果就会一样。果真是这样吗?我觉得孩子们的结论似乎有点道理。那就再玩呗!玩一玩才知道啊!

第四回合

阳和展游戏(这次他们的距离和刚才玥、怡那组相同),既然距离一样,刚才先走第一步的怡赢了,两人都觉得先走的人就会赢,因此都想先走第一步。为了公平起见,孩子们提议猜拳,猜拳赢了的人先抬脚走。经过猜拳,阳赢了,展有些沮丧,似乎看到了自己输的结果。游戏开始了,阳似乎稳操胜券,先抬脚向前走了一大步,展受心情影响,接着随意走了一步,两人轮流抬脚向前走……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第七步轮到阳抬脚时,信心满满的他使出浑身的劲向前走了一大步!可是,这一大步走出去的结果是——没有踩到展的脚丫儿(就差那么一点点儿),却把自己的脚送到了展面前不远处!多么“悲壮”的一幕啊!进退两难,大势已去!阳的表情瞬间定格了!接下来展轻轻一抬脚,如蜻蜓点水般轻而易举地踩到了阳的脚丫儿!展出乎意料地赢了!阳的脸上写满了困惑!咦,同样的距离,怎么又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

孩子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请阳和展还原游戏场景,当阳走到第七步时,看到他的脚已经快送到展面前,孩子们赶紧提醒阳要把步子收回去走很小一步,这样下一步展就踩不到他的脚丫儿了!看来,除了距离的远近,步子的大小也会引起不同的结果!还有,到了最后几步,还真要运用点策略,就像下棋布局一样,要观察对方的“动态”,及时调整步子的大小,才能取得胜利。看来,这里面的秘密还真不少呢!

活动室的场地毕竟有限,孩子们都还想玩。接下来刚好是户外活动,原定的体育游戏就改天再玩,干脆带孩子们下楼到操场上玩玩这个游戏吧!孩子们两两一组,自定距离,尽情地玩着这个游戏,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快乐都写在他们的脸上。这是一个好玩的游戏,益智的游戏,能带给孩子挑战的游戏!也许,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争论,而那正是他们发展所需要的。我甚至想,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时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下次,一定要请他们把和爸爸妈妈玩游戏的过程也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宝跑来:“老师!我想请你一起玩!”“好啊!来咯……”“哎!轻点!你可不要用劲踩,要轻轻地踩哦!”“哈哈!不许耍赖!”……

快乐在操场上荡漾……

一次寻常的绘本阅读活动引发了这个有趣的游戏,这是我原本没有想到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有趣的和能引起孩子共鸣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珍视它,因为它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教师的教育随笔8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育随笔9

消除孩子关小屋的恐惧

今天刚来幼儿园不久,郭子仪小朋友就被妈妈抱着走进幼儿园,抱在怀里的郭子仪还在又哭又闹,他的妈妈嘴里不时说不听话就让老师关小屋。孩子听了她的话哭闹的更加厉害。

我赶紧走过去抱过孩子,询问孩子哭闹的原因。郭子仪的妈妈生气地对我说早上不吃饭,我说不吃饭就让老师关小屋,他就开始又哭又闹。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里。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小朋友,绝不会让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间房子里。得到老师的承诺,郭子仪不再哭闹,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关小屋这件事我还从别的家长中听到,当时没有在意,通过今天郭子仪哭闹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必须要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让他们坦然对待困难,勇敢面对很多事情。同时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希望家长平时不要恐吓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教师的教育随笔10

今天值班侄女要一起去,估量着她也不碍事就带她一起来了。实际上她是眷恋园里那些好玩的室外玩具呢!毫无疑问,刚到园就往滑梯那跑,于是也没很在意她,就径自到值班室工作。

不一会儿,侄女跑回来了,还一脸的不高兴。就问她:"怎么了?不是一直吵着要来玩吗,怎么一会儿就不玩了?"谁知道她却说:"都没有小朋友跟我一起玩,无聊死了。"原来我以为今天就她自己可以尽情的玩个够了,可谁知道这样她反而是不快乐的,原来快乐不是一个人的,原来快乐是需要伙伴的。

快乐是与家人之间的分享。都说团聚团聚,之所以说团聚是因为团聚能带来快乐,大家聚在一起时的那种快乐是自己一个人时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的。外出求学的学子们只与父母家人团聚才能发自真心的笑,才能感受到真正没有压力的快乐;工作的人们只有与妻儿团聚在一起才能卸下心防,才能体会到真正单纯的快乐。

总之快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一个人的时候是找不到快乐的。快乐总是很调皮的,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它总喜欢躲起来,无论怎样努力总也找不到。然而当我们很多人在一起时,它却又自己跑出来与我们嬉皮笑脸的做游戏,让人拿它没有丝毫办法。于是为了与它见面约会,又不得不找来几个电灯泡当陪衬。

快乐啊,你到底是什么呢?真的好奇怪啊。

教师的教育随笔11

班级就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每个孩子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他们伤心时去了解、哄劝他们,她们高兴时会觉得很欣慰、满足,他们进步和表现积极时会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做错了会教育甚至批评他们。

天天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工作就好似日常生活,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老师就似妈妈,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在意他们的喜怒哀乐,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心愿。孩子们叫声“妈妈”,觉得很亲切,知道是孩子们向老师表达喜欢、想和老师亲昵的表现,孩子们在生活和活动中,情急之中情不自禁地呼叫:“妈妈……”时,是孩子们感觉老师和妈妈一般可信可亲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呼喊,是老师和孩子之间零距离的亲密和接触。

老师习惯了每天都要和孩子们一起,孩子们也习惯了每天都要看见老师,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快乐和温馨,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都亲密无间。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都好似在家一样,每天见面并相处着,心里好像都很踏实、安然。

今天,我去听课,孩子们在午点的时候我就回来了。孩子们一看见我,高兴地喊着,有的过来搂着我的腿,有的过来牵我的手,有的急切地向我讲述今天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老师,你上午为什么没有来?当时,他们关切地神情、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现真的让我好感动。等孩子们都散开后,配班老师告诉我,上午孩子们都来问:齐老师呢,为什么没有来,去哪啦,什么时候回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几个孩子尤其惦记,一个上午问了好几回。

孩子们的表现总是最直接和最直白的,他们率真的表现令我深深地感动。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可以用含辛茹苦来表达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其背后有委屈、有烦恼,但更多的是欢欣和快乐。当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时会烦恼,受到家长误解时会觉委屈,凡此种种,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真心地付出后均能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接受,换之以积极的支持和密切地配合。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和健康快乐都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快乐的源泉,这些快乐也是我们幼儿园老师热情、不辞劳苦工作的原动力。

教师的教育随笔12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数年以后,走上了讲台,成为千万名幼儿教师中的一员。在初次登上讲台的一刹那,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今天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生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爱岗、敬业、爱孩子的人,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但任何产品都有保质期,教师呢?在21世纪——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以前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时代的脚步已经跨入了21世纪,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容忽视。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孩子为中心,以每个孩子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我正在以一个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在信息时代,孩子们接触的信息来源很多,教师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要面对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适的蜂蜜。

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孩子,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是孩子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孩子学习的最高目标。因此我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孩子联想的习惯、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孩子判断、评价和批判的习惯,同时我要求自己首先做到这几点,还应该具有民主、平等、公正、创新的思想意识,给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学习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些年,科技的进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教与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在教学时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只有终身学习,只有具备栉风沐雨,探幽发微的求索精神,才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会不负历史的重任。

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我想我会用一生去思考,用一生去回答。

教师的教育随笔13

4月的一天.竟热得像夏天。这天,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换上夏装的他们仿佛夏日河塘里迎风摇曳的莲。

忽然,门口角落里的一抹褐色,掠过我的眼角。我跨出门,看到了涛涛。天哪,他居然穿着棉衣。我把惊讶放在心里,牵起他的手进了活动室。孩子们看到他身上的棉衣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兵兵拽着涛涛的衣角问:“这是棉衣啊,多热啊。你怎么没穿衬衫啊?”“对啊,我这件衬衫是妈妈新买的。他没有妈妈的!”宇宇大声地说着。其他孩子也纷纷谈起妈妈给自己新买的衣服。这时涛涛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两只拽着衣角的小手上有几滴泪珠,他哭了。我和配班老师交换了一个眼神,她带着其他孩子去了户外,我把涛涛带进了午睡室。

我轻轻问:“涛涛,今天天气这么热你为什么还穿棉衣啊?”涛涛抬起头,小声地说:“因为我不要爷爷去买新衣服。我们要省钱,奶奶需要花很多钱治病。”听了这话,我鼻子一阵发酸,为他的懂事而心疼。我想起前天给我儿子买的衬衫还没带回家,便帮他脱下棉衣,试图给他穿上新衬衫,可他怎么也不要穿。我问他为什么,他怯怯地说:“这不是我妈妈买的,是老师买给小弟弟穿的,我不能要!”多懂事的孩子啊!我笑着对他说:“给小弟弟的衣服我放在包里了,你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她托我好好照顾你,这件衣服是你妈妈昨天快递到我这里的,本来今天我要交给你爷爷的,现在省得再拿回去了,刚好让你穿上!”涛涛一听这话,开心了起来:“真的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吗?”“真的!”涛涛穿上衬衫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我看着他的背影,眼睛一下子模糊了起来。

傍晚,我写了张纸条托人带给涛涛的爷爷:“请不要把衣服还给我,对孩子就说是他妈妈快递来的。”后来,我和搭班老师经常会以涛涛妈妈的名义给涛涛买衣服和学习、生活用品,如幼儿园开展绘本故事的阅读月活动,我买了绘本送给他,借口还是妈妈快递来的。涛涛生日时,我和搭班老师以他妈妈的名义给他送蛋糕;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我和搭班老师轮流做他妈妈,陪他玩游戏。

涛涛的父母离婚了,爸爸嗜赌成性,妈妈一气之下扔下涛涛离家而去。后来涛涛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70多岁了,奶奶又常年卧病在床。值得欣慰的是,涛涛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我观察到,在有些时候,涛涛的情绪会有较大的起伏:当别的孩子拿着父母给买的玩具时,我看到了他羡慕的眼神;当天下大雨,别人的妈妈拿着雨具来接自己的孩子时,我看到了他绝望的眼神;当别的孩子嘲笑他是个没妈的孩子时,我看到了他愤怒的眼神。

在不健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在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怀有敌意,不服从教导;若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往往表现出过激行为。所以,这类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虽然,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起码我们可以给他们希望,给他们一个向往的思念地,让他们体验父母的爱,以慰籍他们受伤的心灵,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教育随笔14

如今,微信等新媒体已进入幼教课堂,很多幼儿园要求教师编写微信,使用美拍、美篇等,记录幼儿园各类活动。有的老师会认为这项工作有难度,要花费许多精力,因此而烦恼或顾虑重重。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才能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让教师们化"烦恼"为"愉悦"呢?先来看一个案例吧。

陈老师班上有个插班生叫小小,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平时在操场上,大家都在玩轮胎,他一个人爬攀登架。后来有一次在户外活动中,陈老师抓拍孩子的游戏时,发现镜头里一个孩子在滚铁环,一些孩子在追,其中也有小小,真难得。于是,她制作了美篇《滚铁环的孩子》,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小小妈第一个点赞,并留言:"小小进步了,谢谢老师!"这让陈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随后,陈老师又从网上下载自制户外活动玩具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后附上制作方法,制作成美篇《你会做吗?》,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一些家长看到后纷纷点赞并留言。小小妈:"老师,我会做沙包,正好星期天我休息,做些沙包给孩子们玩吧。"乐乐爸:"我会做中国龙,谁家里有油壶?我需要8个。"毛毛妈:"那个小推车是用纯净水桶做的,我家里现在不用饮水机,正好有个纯净水桶,我做个小推车吧。"……班上掀起了一股制作户外玩具的热潮,引得其他班级老师一阵羡慕,都来拍陈老师班上家长们制作的玩具,并效仿她的做法,也制作美篇发到班级微信群。一时间,全园的户外玩具种类和数量大增,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响彻整个操场。

案例中,陈老师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及时用手机抓拍孩子们的行为表现,然后制作成美编。在此过程中,陈老师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通过美篇秀出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精彩活动,让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从而对陈老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不仅让陈老师感受到了工作的愉快,也让家长们由此更热心地支持她的工作,给她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

可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运用微信、美篇等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自己孩子的认识,从而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还能够搭建家园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双方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教师的教育随笔15

大班的孩子对于跳绳游戏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经常看到哥哥姐姐或者爸爸妈妈跳绳。但最初接触跳绳孩子们会觉得很难,模仿着别人抡绳、跳跃,累得气喘嘘嘘,还是不能自如地跳过几个。

为了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跳绳,增加对跳绳运动的兴趣,我们利用各种游戏进行练习,还在班上设置了跳绳记录表,每周都记下跳绳的结果。这些方法确实很有效,很多孩子的跳绳动作逐渐协调,数量在逐渐增加。孩子们每次都兴奋地比较着:“我比你跳的多!”“美美只跳了6个。”教师也经常关注,和孩子一起比较谁跳的多,谁跳的少。这时我发现有几名孩子总是离小朋友远远的,看他们的记录格中,一个数字都没有。甚至在进行跳绳游戏时,几名小朋友干脆躲进大型玩具的滚筒里,藏在那里悄悄地聊天。

“孩子们,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吧。”老师站在滚筒外,想邀请他们出来参与游戏,可是这些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师,我们在这里凉快一会儿。”“对,我们跳热了。”

这时有几名孩子听见了,走过来:“他们不会跳,连抡绳子的动作都不会!他们特笨。”“谁不会,谁笨?我们只是歇会儿。”“你们今天根本就没跳。”孩子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

躲在滚筒里的孩子们小脸微微发红,女孩子的眼圈甚至开始红了。看着孩子躲避的眼神,我心里特别不舒服。

其实,我知道他们几个都是做事很认真的孩子。只是由于没掌握跳绳方法,加上自身协调控制能力比较差,学得比其他小朋友慢一些。而每次班上小朋友兴奋地比较跳绳数量时,他们总是默不出声,有意识地回避小朋友的谈论,觉得自己不如其他人。加上小朋友不经意的伤害,他们几个开始躲避老师和小朋友,个别孩子干脆放弃练习。

孩子的表现点醒了我:为什么我们总要用一个标准或者数量来衡量每一位孩子,并把不同孩子相互比较呢?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家都在互相比较,“和……比”成了教师和家长的口头禅。不如别人时,我们要“赶”;并驾齐驱时,我们要“超”;“比一比”成了前进的动力。这种“比”带来的是单一的线性发展,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为了超越他人,而非主动提升自己。我们现在强调孩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应该是以每名幼儿自身的能力倾向为基础的提高,而非单一的横向比较。

感悟到这一点,我静下心来,对跳绳运动进行了认真分析:跳绳作为一种动作技能,它的获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通过对“跳绳”运动感知、表象和理解或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练习才能完成。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必然掺杂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幼儿在学习“跳绳”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优化“跳绳”活动中的教与学。

于是在日常游戏时,我们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对跳绳数量多、动作连贯、控制力强的幼儿,提供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跳法,如反跳、单脚跳、双脚交替跳、双人跳绳、跳大绳等。这些花样跳绳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虽然有的动作很难,但孩子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乐趣;对于掌握得不好的孩子,教师多耐心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以便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在幼儿练习过程中我们利用拍照片、录像的手段,再现幼儿的练习情况,供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同时提醒孩子利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注意绳长、握绳的位置等细节对跳绳动作的影响,并帮助孩子改进;对于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降低动作难度分步掌握,同时多示范多鼓励,提升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分层指导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原来那些表格中一个数字都没有的孩子,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加,他们也开始兴奋地议论着:“老师,您看我比原来跳的多了。”“老师,我再努力几天,就能跳100个了。”“我们什么时候举行跳绳比赛呀?”自信洋溢在孩子们脸上。原来那种放弃、躲避的心理消失了,他们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比过去进步了。

幼儿之间永远存在着个体差异,当幼儿不自信或者想要放弃时,教师要接纳、分析孩子的差异,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不同孩子的发展,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享受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快乐小天使

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孟凡星

晚间离园环节,孩子们总是想在幼儿园再玩一会儿,和自己的好朋友再闹一会儿。但大大小小的孩子混在一起玩,兴奋得过了头,频频出现摔倒、磕碰的现象;有些孩子把游戏规则完全抛到脑后,穿着鞋踩在幼儿园大厅的小沙发上,沙发上一个个小黑脚印赫然在目;有的在公共图书区,看完书胡乱一放,忘记了要送书籍回家……家长们苦口婆心,可是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找到老师帮忙。一些大班的孩子看到老师在提示幼儿回家,自发当起了小小提示员:“回家吧,这样玩太危险啦!”“看完书要把书放回去!”“别穿着鞋踩在小沙发上,那样别人就没法坐了。”……小一些的孩子听了哥哥姐姐的话乖乖跑到了爸爸妈妈身边。“我们都是哥哥姐姐了,得给弟弟妹妹做榜样!”大班的孩子听了提示员的话,也摆出榜样的姿态,跟着爸爸妈妈回家了。看着自己的话对别人有了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加入提示员的行列。

怎样帮助孩子们愉快、安全地离园?怎样才能既满足孩子继续游戏的需要,又满足家长尽快回家的需要?怎样引导孩子关注和遵守必要的游戏规则和离园规则呢?基于上述考虑,我们班开展了“爱心小天使”系列活动。

 “小天使”的亮相

随着小小提示员的出现,晚离园的状况变得有秩序了。可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大家都想当提示员,看到有的小朋友穿着鞋上了小沙发,就很生气地把对方往下拽;看到有人拿书跑来跑去,追上前一把夺过书放回原处。但那些被提示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的用意,生气地与其发生争执,甚至要打起来。情况似乎更糟糕了。

为此,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开展了一次激烈的讨论。我们的做法如何被别人理解?为什么会引发冲突?我们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冲突?

有的幼儿说:“我都说了让他别穿鞋上小沙发,可他就是不听,我只能把他拽下来了。”

有的说:“我好心提醒他,他还以为我和他说着玩呢,他根本不知道我在干嘛。”

针对引发冲突的问题,幼儿很快意识到:应该好好说,去拽别人是不对的,容易发生危险。还有幼儿提出了好办法:“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标记,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我们是小小提示员,这样我们说话他们就听了。”

经过讨论,幼儿想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好方法,经过老师们的沟通,幼儿园管理层同意在全园推广。

方法1:成立幼儿提示员小组,组员命名为“爱心小天使”,每天每班选出三名幼儿。

方法2:制作袖带作为标识,吸引其他小朋友的关注,树立“小天使”的积极形象。

方法3:对“小天使”进行分工,每人负责幼儿园的一块区域。

就这样,“爱心小天使”诞生了,孩子们满怀热情地参与其中,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快乐。

“小天使”的新烦恼

可新鲜劲儿还未褪去,小天使们就开始烦恼起来。原来,小天使的工作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并非戴上袖带,站到负责区域,问题就自然可以解决。

有的小朋友不听从他们的劝说,依然按着自己的意愿穿鞋踩沙发,或者就是不跟家长回家。还有的小朋友听到小天使提示“看完书放回原处”,不但不理解,还狡辩。

而一些“小天使”看到追逐打闹的幼儿不敢上去和他们说话,缩在角落里;一些“小天使”看到打闹的幼儿急忙追上去,想要制止他们追逐,却不小心让别人抓住小辫子:“自己都在到处跑,所以才没人听你们的。”

最让小天使感到烦恼的是,不但小朋友不听,有一些家长对于小天使的提示也没有回应。

“小天使”的新约定

针对“小天使”遇到的问题,大家开始积极想办法,首先一起制定了“小天使”的约定。

约定1:“小天使”自己要做榜样,然后再提醒别的小朋友。

约定2:“小天使”要用适宜的方法提醒小朋友,不能和别人争吵。

约定3:“小天使”说话时要大声,要让别人能听见。

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爱心小天使”活动的宣传力度,张贴了“爱心倡议书”,到各班去宣讲,使小朋友们懂得“爱心小天使”为什么要提示大家不贪玩赶紧回家,并愿意支持“小天使”的工作。

现在的“爱心小天使”已成为幼儿园晚离园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身佩红色袖带,姿态优雅地微笑着站在不同的责任区域。

“图书是我们的朋友,看完记得送回家呀。”

“小沙发可以让小朋友休息,幼儿园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

“我们吃过饭了,可爸爸妈妈还没吃,快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吧。”

“玩滑梯要遵守规则,不然会很危险的”……

自从开展“爱心小天使”活动以来,幼儿的变化很大,“爱心小天使”们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在迅速地成长,从胆怯不言到大方与人交往,从不知怎么沟通到掌握了很多沟通方法。除此之外,在独立解决问题、自我约束及遵守规则方面,幼儿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会了正确运用社交礼仪,对与不同人开展语言交往,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