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合集15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合集15篇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23-12-13 阅读: 1.65W 次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合集15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

轲轲上小班不久,我们就发现他比较特别。

建构区里,一会儿传来哭声,原来是轲轲抢了小朋友的玩具;一会儿“哗啦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原来是轲轲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推倒了。在集体活动时,轲轲常常一边插嘴一边不停地用手去摸旁边小朋友的头或摇他们的椅子,影响小朋友活动。户外游戏时,轲轲就像一头力大无比的牛,把小朋友们围起来的圆圈一会儿拽到这边,一会儿拽到那边,小朋友被他拽得东倒西歪。他则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轲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他不是不懂规则,有时他是故意为之。为什么轲轲会故意做出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呢?我主动和轲轲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从中了解到轲轲之前很乖,可慢慢长大后就经常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情来,爸爸妈妈开始也是跟孩子讲道理,可是效果不明显,慢慢地就演变成打骂轲轲了。可打骂并没有让轲轲“斯文”起来,相反,轲轲越来越调皮。

上幼儿园后,当轲轲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情时,教师也只是简单地提醒他:“轲轲,不可以这样!”有时教师还会以威胁的口气说:“轲轲,再这样,老师可要生气了!”……这样看来,轲轲的“故意调皮”与家长和教师的简单而求速成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轲轲是个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的孩子。开始他并不是调皮,只是由于好奇心而不小心做了看似调皮的事,成人简单又缺乏耐心的教育方式让他无所适从。

让我们试着走进轲轲的内心,站在他的角度揣测他的所思所想:

当积木“哗啦啦”时——我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推倒了积木,你们大声批评我,弄得我好没面子……

当在集体活动中插嘴时——我也想回答问题,可你总是不叫我,我只能大声说出我的想法了……

当故意弄坏东西时——你们答应我要和我去玩的,现在又不去了,我很愤怒……

当大声尖叫时——我很想和你们说说话,可你们总是说“忙忙忙”,不理我,除非我做出一些大动作才来理我……

当挨骂时——反正,我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那就错到底吧……

轲轲“故意调皮”的背后是家长和教师都太主观了,没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因此,要改变轲轲,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要让自己变得更理性,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的方法去看待和引导他,促使他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

游戏中,女孩要做爸爸……

上周去看小班的孩子做游戏。分享交流时,一个女孩告诉大家:“今天我是红红的爸爸!”在场不少教师听了不禁面面相觑。班主任倒是不急不躁,轻轻追问:“你是女孩,你为什么要做爸爸?”女孩极其认真地回答说:“今天,娃娃家里都是妹妹朋友,所以我就做爸爸了!”

听了女孩的回答,很多教师情不自禁地点头:“这女孩,灵!”

在游戏结束后的教研活动中,有关女孩的聪慧与机智再一次成为教师们热议的话题。我在大家由衷的赞叹中体会到了众多教师所表达出的类似于“如释重负”般的欢愉,便忍不住反问大家:“假如今天的娃娃家有男孩参加,可这个女孩仍想做爸爸,你们还会支持吗?”

争议由此产生。极少数教师表示支持,有几位教师态度中立,但更多的教师明确反对:“这怎么行?这样的反串会混淆孩子的性别认知!”

在角色游戏中,女孩要做爸爸,到底可行吗?

显然,在游戏中孩子的回答一定是“行”。在孩子眼里,女孩做警察、上太空、扮马戏团小丑、当总统……只要想玩,什么事都行!好比今天,娃娃家的女孩们并没有在意谁来当“爸爸”,照样玩得十分愉快和尽兴。对孩子而言,谁当爸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娃娃家有爸爸”就行!

但一些教师却觉得“这是万万不行的”,甚至认为“即便是游戏,也应该明确性别意识”。

其实,在游戏中类似孩子觉得“行”,而教师觉得“不行”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看到“理发店”在招揽生意、“小吃店”在大声叫卖,“小医院”便也效仿,大做广告招揽“病人”,那一声声“谁要来看病?看病很合算!欢迎来看病”的叫喊声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再比如,教师不断鼓励孩子要丰富消防车的装置,教师也积极建议孩子要表现出消防员的勇敢与尽职,可教师却不能接受游戏中频繁地着火,教师更不想看到消防员没完没了地救火的场景。

那么,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以为不应该在孩子!因为,游戏中的孩子是“本色出场”,他们兴高采烈地扮演着“爸爸”“医生”“消防员”等,他们如实地运用着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逼真地模仿着角色所特有的动作。游戏中的孩子从不去想情节是真实还是虚假,当然更不会去想其所扮演角色的意义和价值。孩子只会纳闷:医生为啥就不能大喊“欢迎来看病”?他们不知道生活中还有一些让人忌讳的事情;孩子只会无奈:现实中的人们只在危难之时才期待英雄出现,更多的时候是希望“远离一消防员的,人们对过平安、幸福生活的期盼远胜于一切……

就这样,孩子的认知水平与成人传统观念间的差距造成了游戏中的“不和谐”。只是,这样的差距不存在于孩子的脑海里,因此,他们天天玩得“百无禁忌”;但这样的差距却根深蒂固地印在教师的观念中,于是,缺乏游戏精神的教师便焦急地阻挠着孩子去“百无禁忌”地玩。

我发现,教师们大多都是认可“游戏是儿童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这句话的,但是否人人都真的知道如何才能让孩子“自愿、自主、自由、快乐一呢?这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们偷偷拿出家里的纱巾、裙子,在弄堂里和伙伴们蒙头盖脸地扮女鬼,在疯玩中满足装扮的快乐……

其实,谁都经历过“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的童年时代,我们真的不必担心孩子的游戏是否合乎常理。要知道,孩子们的很多游戏就是从“傻”玩开始的,也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步提升游戏水平的。对教师而言,关键是要给孩子不断重复的机会,要允许孩子拥有“沉浸在那些不起眼甚至不合理的游戏中”的过程。

记得在那天的教研活动中,还有教师担心“如果那女孩长期做爸爸,怎么办”。我说很简单,我们可以从观察和解析女孩游戏行为的水平与意愿入手,发现女孩的游戏初衷,发现女孩对父亲的依恋,甚或发现女孩对性别的认知水平,并为以后的日常教学捕捉有效的教育契机。

还是那句话,孩子的快乐很简单,但孩子的快乐需要成人的细心呵护。教师自身应该具有一种游戏精神,不仅把孩子的玩当成一件“大事”来尊重,还应该努力保证孩子游戏的趣味性,让孩子充分体味游戏的乐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到“玩什么,让孩子说了算”真正挑战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3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他们就像是一本本有趣的书,但是真正想要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可鑫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可鑫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可鑫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可鑫吃饭的速度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可鑫。在活动区游戏时,可鑫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可鑫,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可鑫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可鑫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可鑫,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可鑫讲故事,可鑫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可鑫进餐的紧张心情,我们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可鑫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可鑫,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可鑫,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可鑫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可鑫和爸爸一早就来到幼儿园,爸爸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可鑫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爸爸,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可鑫爸爸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4

懂事的孩子们

今天玄玄轻轻的一句,“老师,我喜欢你”,让我兴奋不已,像是吃了蜜枣一样,心里甜甜的。

玄玄是这学期从韩国来我们班的一个瘦小男孩,头发黄黄的、眼睛小小的、个子矮矮的、动作快快的、非常淘气的小男孩。上课时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下课时,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在教室里打闹乱跑。于是,我注意观察他,鼓励他,尝试着走进他的世界。

一天,我在走廊上拖地,正好看到玄玄跟在妈妈的后边,边捉迷藏,边走过来。于是我用亲切的声音跟他打招呼:“玄玄,早上好!”按常理来说,这时,孩子们一般都跑过来抱着老师向老师问候。可是玄玄却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跟我打招呼。我蹲在他的身边细声地说:“怎么啦,玄玄,怎么不跟老师问个好呢?今天你不开心吗?还是你不喜欢老师?”玄玄不跟我说话,还是躲在妈妈身后。玄玄妈妈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对他生气地说:“玄玄,快点跟老师问个好。”可孩子始终不开口。经验告诉我,玄玄可能不喜欢我。后来我也跟玄玄有过几次谈话,他总是以沉默报之我的热情,甚至是敌意的眼神,戒备的表情。是啊,万事开头难,面对新鲜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接受,熟悉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入园的孩子,让他无条件地接受你,信任你总会有—个过程的。于是我不气馁,仍像以前那样在日常的一日活动中给他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有一天他能对我有所改变。

上个月,我在智力区域里发现给幼儿准备的材料溜溜球一天比一天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玄玄跑步的时候,裤兜里总是响起溜溜球的声音,于是我问他:“玄玄,这个溜溜球是怎么来的呀?”“是我的呀!是妈妈给我买的。”这时,几个孩子们说:“老师,不是他的,那个是区域里的。”玄玄说:“不是,是我妈妈昨天给我买的。”我说:“是吗?老师知道了,以后家里的东西不要拿到幼儿园里来,好吗?”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应该是家园共育,所以等孩子们离园的时候,我悄悄地问玄玄妈妈,她说:“没给他买过溜溜球啊,我也问他溜溜球是怎么来的,他说是幼儿园的朋友浩浩给他的呢?”于是我把这几天观察的情况和今天跟玄玄谈话的内容跟家长说了一下,家长感到很惊讶,还有点半信半疑似地回去了。第二天家长不好意思地说: “回家问了玄玄,玄玄说他怕我说他就撒谎啦。老师,真谢谢您,您让我及时地知道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才能及时地改正,这是玄玄用他存钱罐里的钱买的溜溜球。”玄玄很认真地把溜溜球放在了智力活动区域里。自那以后,我发现玄玄特别在意溜溜球的数量。为了培养他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我让他担任那个区域的小组长,负责那里的材料整理和组员的纪律等等。一开始他,自己也管不好自己,何况管别人呢?我给他以足够的耐心与时间,让他慢慢成长起来。有一次玄玄很懂事地跟我说了一句:“我得好好表现表现,不能让老师累着啊。”听到这句话,我内心暖暖的,我摸摸他的头,贴一贴他的脸,表现出我对他的爱和喜欢。

最近玄玄喜欢画画啦,美术区域里他会静静地坐在那画画,我好奇地走过去看看他画了什么。我问:“玄玄今天画什么啦?”“嗯,我画的是老师啊!”我看了半天,看不出是哪位老师,于是我问:“画的是李老师?崔老师?还是朴老师呀?”“哎,看不出来吗?我画的可是你呦!你看看这衣服的颜色,还有裤子的样子,再看看这个头发,不是跟你的一模一样吗?咦,这个鞋子也蛮像的吗!”“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哈,可你为什么画我呀?”“哎呀,我喜欢你呗,这个都不懂?”“为什么喜欢我呀?”“嘿嘿,不知道,我就是喜欢你,你说的话我全听。”看到玄玄从不喜欢老师到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这是一个多么让我们心动、开心的一件事情啊! 都说当老师很辛苦,尤其是幼儿园老师,可我想说,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它让我从中体会到,每天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虽然很辛苦,但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我从中体味到快乐,品位到幸福,这样的生活是美好的,令人羡慕的。因为,孩子们喜欢我!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5

20xx,做孩子永远的镜子

中班活动区“小医院”,“小护士”筱筱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小护士”却把“药品”弄得东倒西歪。我发现后多次提醒她要把药品摆整齐,不知什么原因摆放药品的地方还是乱七八糟,我该怎么办呢?或许我可以换个方法试试。于是,我戴着“护士牌”来到药品柜,开始整理柜子上的药品,大声说:“哟,药品柜这么乱,要是病人来取药,一点都不好找,我来把药品整理一下,等会儿病人来取药就方便了!”好像筱筱意识到了什么,也加入我的行列,开始收拾整理“药品”。

我以“同伴”“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既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引导游戏继续开展;又可以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质。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行为示范,却涵盖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自上而下的“指挥者”变成了“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孩子面前就要少说多做,以身作则,做孩子永远的镜子,这样比做“指挥者”“驯兽师”来得有效!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虽然孩子小,但人与人之间的本性是一样的,我们大人不喜欢听唠叨,小孩也是_样,简单的说教肯定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我们要做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那么你就要是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们,孩子们会看、会学。

“镜子”的作用不只是让孩子来学,还要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孩子尚小,很多时候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是分辨不出对与错的,他需要教师及时反馈,孩子们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判断,当一面正其身姿的好镜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6

幼儿园门口哭泣的爸爸

金秋9月,迎来了新入园的小班的宝宝们。

在孩子们来园的第三天,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当我把帅帅从爸爸怀中抱过来时,帅帅大声喊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幼儿园!”爸爸的服角这时也湿润了……我把帅帅抱回班,安抚好情绪后,继续迎接来园的孩子。这时,我发现在幼儿园门口的树丛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眼里充满了泪水,望向幼儿园大门,那正是帅帅的爸爸。

晚上一到接孩子的时间,帅帅爸爸站在家长队伍的最前面,第一个把帅帅接走了。当我一一给围上来的家长们反馈孩子的情况后,已经是6点多了,刚想转身回班,突然听到帅帅的声音:“甄老师,我喜欢你!”循着帅帅的声音望过去,帅帅正在和妈妈一起玩耍,爸爸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甄老师,已经3天了,每天早上送儿子来幼儿园实在太痛苦了,他每天都哭着不愿意来。昨天晚上我问了他为什么不喜欢来幼儿园,他就说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妈妈,我问他喜不喜欢幼儿园,他说喜欢,因为喜欢甄老师……”还没等我回答,帅帅爸爸继续说:“甄老师,您知道么?他妈妈好不容易怀孕生了儿子,而且为了儿子已经辞职全职在家带孩子了,我们真的受不了孩子有一丁点儿委屈,看着他哭,我们心里特别难受,他哭着说不想来,我这一天什么都干不下去,就盼着您发微信,盼着您给我们发孩子的照片……”就这样,帅帅爸爸反反复复说了半个小时,我也针对帅帅爸爸的担心给予了细心、细致的解答,帅帅爸爸说:“可能是我和他妈妈的分离焦虑太严重了。”

“分离焦虑期”是小班幼儿入园时必然经历的一段时期,是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人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我们尝试多种方法帮助孩子们缓解分离焦虑,例如,通过家访走进孩子们熟悉的家中陪伴幼儿一起玩耍,让孩子们尽快熟悉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预入园活动,使幼儿在熟悉老师的基础上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同伴,等等。近年来,80后家长增多,自己是独生子女,孩子也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于孩子的呵护、关爱尤为明显,家长对于孩子的依赖也更加深刻,入园焦虑情况越发严重。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园时,孩子在班里哭,家长在门口流泪,不断地嘱咐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一切,逗留在幼儿园门口不愿离开,一天坐立难安,度日如年,不思饭菜……家长同样面临“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他们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担心孩子自理能力弱,老师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这些现象在师帅爸爸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帅帅爸爸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每天预约谈话

在和帅帅爸第一次沟通后,我发现帅帅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更加严重。每天早上,帅帅爸都要不停地和帅帅讲道理,一直到幼儿园门口;当我们抱起帅帅的时侯,帅帅已经松手找我抱,可帅帅爸的手依然还在儿子的身上,不舍得松开。在帅爸向我诉说了他的心情后,我和帅爸约好,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帅爸进行沟通,细致地反馈帅帅在园一天的情况,帅帅爸爸对于此项举措非常开心。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帅帅早上来园的时候,抵触情绪好了很多,能够主动找老师抱着入园,但是帅帅爸爸的情绪丝毫没有缓解,早上刚把孩子送到我手中就说:“甄老师,别忘了晚上的预约谈话啊!”

到了和帅师爸爸约谈的时间。“甄老师,帅帅怎么样?早上进去后哭没哭?中午吃饭怎么样?吃没吃?上午哭没哭?有没有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没等我说话,帅爸一连串的问题向我袭来!“帅帅一进幼儿园门就不哭了,今天上午玩得特别开心;早上吃了一个豆包,两块饼干,喝了一碗牛奶;中午吃了一碗米饭、两个丸子、一点白菜,喝了两碗芙蓉汤……”帅爸迫不及待地打断我:“中午睡觉了么?玩儿得好不好……”等我一一解答完,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再次分析帅爸的情况,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还严重,而且很难自己度过这个焦虑期。于是,我和帅爸预约了第二次家访,和家长在家中进行更加细致的沟通。

措施二:“特殊”家访

之所以称为“特殊”的家访,因为以往的家访都是因为孩子,而本次的家访是因为“家长”。帅帅爸妈都非常清楚如何度过分离焦虑期,也非常明白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只是自身的焦虑太严重,以至于身陷其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主动向家长说了我们了解的帅帅:平时都是妈妈陪伴;最喜欢吃面条、包子、鸡腿,不太喜欢吃蘑菇、油麦菜;语言表达能力强,叙事清楚,最喜欢的绘本是《好饿的小蛇》,而且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下来;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社交能力较强;最喜欢奥特曼和汽车……当我们把这些内容说给帅帅爸妈听的时候,他们边听边点头,帅帅爸说:“甄老师,没想到仅仅一周时间,您居然这么了解我儿子,我真的是有点儿瞎担心!”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帅帅爸妈沟通后,我还和帅帅一起玩耍、唱歌、画画,帅帅爸爸看到儿子如此喜爱老师,顿时放心了许多。

措施三:大班家长现身说法

至此,帅帅爸妈稍微宽心了些。但是,帅爸是所有家长们的缩影。为了帮助家长们顺利度过此阶段,我们请来了大班的三名家长现身说法,分别讲述自己孩子入园时的真实表现和自己的解决办法,用自身的经历帮助新生家长们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

其中一位家长分享了“临走前给孩子装十个吻”的方法,用来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并建议家长不要把焦虑、不放心的情绪展现或传递给孩子;还有一位家长分享了她当时记录孩子每天入园情况的日志,帮助新家长了解孩子入园适应的过程以及作为家长心态的转变;另一位家长提出:“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样也是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的好方法。”在会上,新老家长进行了互动,老家长们知无不言、事无巨细地解答着新家长们的疑问和顾虑,着重介绍了新家长们最关心的园所伙食情况,幼儿间出现交往问题时家长的心态和解决方法,及如何配合班级教师开展好育儿工作等。

座谈会后,新小班家长纷纷发来信息表达感谢,家长们一致认为: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同时自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放心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帮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帅帅爸爸在两天后又找到了我,说:“甄老师,我发现了,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当我们不再那么焦虑的时候,我儿子真的没事儿了,现在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真的太谢谢你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7

“老师……我今天又尿床了!”安安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啊?你真是的,赶快把裤子换吧!”哎!“我刚才问你有无尿拉,你又说没有!”今天已是他连续第三天尿床了。

下午,安安的爷爷来接他,于是我就跟他爷爷诉说了他的情况。安安爷爷听后也告诉了我他在家的情况。原来这段时间天气不太好,安安生病了,多尿是他吃药的副作用。哦!原来如此,第二天我特别留意了安安的午睡,让他一定要尿完才上床,一点半左右又叫他尿一次。结果那天他没尿床。就这样安仔连续几天都没尿床。

过了几天安安爷爷说:昨天安安的内裤湿了,不敢告诉老师和妈妈,因为怕被老师批评和妈妈打骂。听完这话后,我顿时愣住了,原来他的尿床是我们事后批评对他的阴影,为了不让我们知道他只能沉默与忍受。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无疑是做错了,过分了,我们没有用心去倾听幼儿的内心而是用自己认为正确、快速的方法去处理幼儿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自私,也是对幼儿的不公平啊!

看来我们应用耐心去换幼儿的心声。这样才能知道他们是在想什么。很多人说幼儿是一张白纸,其实他们并不是这样,只是不懂得很好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作为老师和家长只有耐心地去倾听与引导,才能使幼儿更放心更舒坦地接近我们,以及述说他的心事与想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8

春天来了,我要与孩子们进行美工制作活动——美丽的花园。我精心准备了活动材料,在制作方案中,我想好了如何启发幼儿用不一样的方法装扮出美丽的花园。

突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让孩子们按照我的想法与要求去做呢为什么不去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作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呢为什么不让他们自我去想去做呢于是,我决定是一次。

在组织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自由选取材料、分组,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用心的动手做起来,在近25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都始终持续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完成之后,拿着自我装扮的作品与小朋友共同欣赏、介绍。

请大胆的将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们吧,你将获得一份惊异的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9

如今,微信等新媒体已进入幼教课堂,很多幼儿园要求教师编写微信,使用美拍、美篇等,记录幼儿园各类活动。有的老师会认为这项工作有难度,要花费许多精力,因此而烦恼或顾虑重重。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新媒体,才能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让教师们化"烦恼"为"愉悦"呢?先来看一个案例吧。

陈老师班上有个插班生叫小小,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平时在操场上,大家都在玩轮胎,他一个人爬攀登架。后来有一次在户外活动中,陈老师抓拍孩子的游戏时,发现镜头里一个孩子在滚铁环,一些孩子在追,其中也有小小,真难得。于是,她制作了美篇《滚铁环的孩子》,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小小妈第一个点赞,并留言:"小小进步了,谢谢老师!"这让陈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随后,陈老师又从网上下载自制户外活动玩具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后附上制作方法,制作成美篇《你会做吗?》,发到班级微信群里。一些家长看到后纷纷点赞并留言。小小妈:"老师,我会做沙包,正好星期天我休息,做些沙包给孩子们玩吧。"乐乐爸:"我会做中国龙,谁家里有油壶?我需要8个。"毛毛妈:"那个小推车是用纯净水桶做的,我家里现在不用饮水机,正好有个纯净水桶,我做个小推车吧。"……班上掀起了一股制作户外玩具的热潮,引得其他班级老师一阵羡慕,都来拍陈老师班上家长们制作的玩具,并效仿她的做法,也制作美篇发到班级微信群。一时间,全园的户外玩具种类和数量大增,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响彻整个操场。

案例中,陈老师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及时用手机抓拍孩子们的行为表现,然后制作成美编。在此过程中,陈老师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通过美篇秀出孩子们在游戏中的精彩活动,让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从而对陈老师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不仅让陈老师感受到了工作的愉快,也让家长们由此更热心地支持她的工作,给她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

可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运用微信、美篇等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自己孩子的认识,从而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还能够搭建家园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家园双方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0

要当一个好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等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帮助他改掉缺点。

但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一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家长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殊不知,却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1

“教育孩子为了别人”,这也许是我们原来没有仔细想过的一个问题。以前,我们也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要有同情心,要学会分享,但是,这一切的教育好像都只是建立在助人者自愿的基础上的。再确切地说,如果,我不去帮助别人,不同情别人也是没有罪的,也不会受到别人的指责的。因为这不是非做不可的。

但是当教育的理念提到,做人做事就是为了别人,或者说,你生来就是为了别人或者的,那样,你不去做一些利于他人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呢?也许会被认为你或者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孩子为了别人”,这其实是外国的一个培养富二代的学校的教育理念。这是我在一本《读者》的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虽然看《读者》上的文章都比较有感触,但当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下,以至于过去几天了,对这篇文章还记忆犹新。

我觉得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很新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富二代他们不再缺乏金钱,他们不用为生机而操心,也许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们不再有生活的压力,同时也缺失了上进的动力。一个人如果缺失了上进的动力,不可以想像他会做出一些什么事情来。所以,现在一些富二代的子女在社会上有一些不好的印象,他们甚至做了一些实在不该做的事情。探究深层次的原因,也许就是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那么提出这样的观点,在满足了自己的生活需要的时候,那就有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那样你的金钱也就不会在浪费在无谓的地方,不会因为你的钱多而做出一个反面的事情来。

当然对于我们钱不多的人来说,他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人或在世上的意义就会不同,做出来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当然产生的社会意义自然也就不同。让我们去试一试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2

中午起床后我带着孩子跟平时一样在厕所门口排队等候上厕所,没过一会儿就听见班梓涵跟我说“老师妈妈,孙琨皓哭了”我走过去一看,他哭的小脸都花了,我忙问道“琨皓怎么了?怎么哭了?”他沙哑着嗓子“我渴了,想喝水。”“那你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呢?”面对我的提问她也不回答,只是用满是泪水的眼睛看着我,我摸了摸他的额头,并不热,于是耐心的询问“我们一会儿就回教室了,回教室就喝水,以后有事情要跟老师妈妈说,好吗?不要哭了,小小男子汉要勇敢!”在看到他朝我点头后,我带动幼儿以最快的速度上厕所、洗手、回教室。

喝过水的琨皓还是闷闷不乐,没有精神,担心他是不是感冒了,但是摸了摸还是不热,于是我跟班里的王老师开始逗他开心,让他笑一笑。由于王老师下午要上公开课,而琨皓就是其中的一个,所以匆匆忙忙的带着孩子走了。等琨皓跟着王老师上完公开课回来后就趴在了桌子上,问他怎么了也不回答走过去一摸额头,烫烫的,就赶快给他测量体温,当我看到他的体温后呆了38度,立刻给琨皓妈妈打电话。当半个小时后,琨皓妈妈才从地里赶了过来讲孩子接走。

如果我在回到教室后立刻给孩子测量体温,会不会孩子就不会烧的这么严重了?如果我再细心一点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就应该从很小的细节开始,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在孩子发生任何事情时都要有所准备,有应急的方案,讲所有情况降到最低点。小小细节凸显大大学问,希望每一位老师都不要忽视细节。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3

不知不觉,我作为实习生来到幼儿园已经过去了2个月,这两个月里,我收获满满,对我们班的小朋友们也渐渐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他们的一些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在了解他们的的同时,他们也在教会我很多东西。

最近班上经常出现一些争执的现象,经常在上课前,有一个小朋友洋洋会和别人出现抢凳子的情况,我去询问事情经过时,洋洋坚持是他自己搬的凳子,但是其他小朋友都说不是他搬的,这让我十分苦恼。在户外活动回到教室换衣服时,洋洋并没有换衣服,但是当我问起他时,他坚持自己换了,这时我意识到洋洋撒谎了。洋洋经常说有小朋友打他,于是我叫来了打洋洋的那个小朋友和洋洋一起认真询问事情经过,但在询问过程中,另外一个小朋友好像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但当我听到别的小朋友反映洋洋打他的时候,我再去询问的时候,洋洋就会说他是不小心的。洋洋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所以班上的小朋友对他会比较陌生,但在日常活动中,也有一些小伙伴和他一起玩耍,但是据洋洋妈妈反映,洋洋回家说不想来幼儿园了,因为幼儿园没有小伙伴和他一起玩。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情况,对幼儿的于每一件事,都不能忽视。幼儿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时期,常常把想象力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园的教师和父母应帮忙孩子渡过这一真假难辨的年龄阶段,但当孩子确定在撒谎时,就须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双观察的慧眼,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行为和言语等,对于出现撒谎行为的幼儿,更要注意观察,有时候如果观察不到位,也难以识别真假谎言,如果孩子确实说谎,教师可以浅显的例子帮他认识错误,例如用故事《狼来了》来教育孩子。

教师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指责孩子,更不要因为应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甚至弄巧成拙。面对洋洋的撒谎行为,一定要正确看待,不能得过且过,一定问让洋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对于洋洋回家与父母说谎的行为,为此我也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之前并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因此我去询问了主班老师的建议,主班也给了很多的帮助,面对洋洋在家说自己没有朋友的撒谎行为,教师可以在洋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录制视频或者拍照片并与洋洋父母分享,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与洋洋父母进行沟通,共同商量帮助洋洋不说谎的对策,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因此,面对撒谎的幼儿时,教师要摆正态度,正确看待,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改正撒谎行为,让幼儿能够快乐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4

雨儿是这学期才转学到我班来的,所以我会特别关注她。性格开朗的雨儿却没有一丁点儿初来乍到的生涩,她喜欢和男孩子们凑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讲去乡下钓鱼的趣事,也热衷于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游戏……在短短的几天里,雨儿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儿能这么快融入新的集体,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平时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

有一天,孩子们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着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不知什么时候,雨儿悄悄来到了我身边,冷不丁地问我:“老师,咱们过一会儿干什么?”我只顾整理活动材料,敷衍着她:“一会儿你就知道了。”雨儿看着我手中的材料,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老师,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老师,我家也有这种管子。”……说得高兴,雨儿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来,只见她将塑料管绕成一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快看,我会变蜗牛哦!”雨儿的行为让忙乱中的我有些不耐烦了,便不由分说拽着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请你别烦我,你就在这儿等我一会儿!”就在我折回来的时候,雨儿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来,一瞬间,我有些失控了:“雨儿,你就不能学学别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会儿吗?”我这高八度的一嗓子显然是吓着雨儿了,只见她愣在原地一言不发,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两只手不知所措地拉扯着衣角。意识到自己的急躁后,我的语气缓和了许多:“雨儿,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师呢,你也坐那儿等我好吗?”雨儿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这样一句话来:“老师,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说说话。”雨儿的一字一句刺进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将雨儿揽进怀里,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为我的急躁而自责,也为对雨儿的不理解而内疚,我随即附在雨儿的耳边和她约定:“每天午饭后我们好好说说话!”听我这么说,雨儿将信将疑。我伸出手指头郑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儿这才破涕为笑,撒腿跑开了,临走还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骗人是小狗。”

以后每天午餐后,我都会遵守和雨儿的约定,我俩渐渐成了好朋友。在雨儿心里。我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她想要结识的新朋友。

雨儿的事让我反省,作为老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会儿”早已成为我们的口头禅。因为要设计活动方案,要准备游戏材料,要研究教学有效性,要写论文……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我想,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时候我们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让我们不再以忙为借口,不再吝惜自己的爱,走近每一个孩子,听他们说说心里话,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

陶艺在中国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对水、火和泥土的征服。在喧嚣的城市里,制作陶器的过程已经是一个享受安静、平和、安详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它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有人说:"泥土是死的,经过人的手它便有了灵魂。"是的,正是人类独特的创造力赋予了泥土丰富多彩的外形,将泥土变成一个个洋溢着人类智慧结晶的艺术品。

但是它还不单单只是一门艺术,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载体发挥其教育的价值,让孩子们在"捏捏、玩玩"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孩子们做陶艺首先是他对泥土的兴趣。就如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对少年儿童所从事的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已经形成,它就会磁石般地吸引少年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孩子们天生对自然界的一些东西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而且泥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它到了孩子们的手里以后,孩子们可以随意的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创造成各种形状。而当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出现在孩子眼前时,孩子们会从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在做陶泥的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即时平时不太说话的孩子也是非常的投入。因为这个时候,泥土就是他最好的伙伴。他将它想象成一只小狗,于是在捏捏揉揉中一只小狗就真得出现了;他需要一只小猫,于是小猫也会在他的手中逐渐地显现出来。虽然这些小猫、小狗都不会说话,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他自己做得哦!

当然做陶艺还可以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就拿做泥条来说吧,看起来就是把泥搓成一个长条,但它对中班初学陶泥的幼儿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手里搓得时间长了,泥就会因为手吸收了泥巴太多的水分而变得过分干燥,甚至会断裂。如果你用两个手搓呢,那可更不行,这样会让你的泥条一头长一头短。所以在搓泥条时既要孩子们搓得快,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行。

陶艺还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每个孩子心目中的物体形象都是不一样的,同是一只动物,它可能是站着的,它也可能是躺着的,甚至可能是跑着的。就像有一次孩子们在做小猪时,有一个孩子在小猪的鼻子下面放了一个长长的泥巴,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说这是小猪流出来的鼻涕,让人不禁为之一笑。再看那只小猪,似乎因着这一条鼻涕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所以让孩子们学陶泥吧,他们会获得快乐,也会获得发展。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