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18-10-27 阅读: 7.11K 次

篇一:国学经典——孝道的智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文

国学经典——孝道的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把一直存放在我们内心的、能够打开快乐幸福之门,打开智慧成功之门,打开吉祥兴旺之门的金钥匙,那就是——孝道。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百慧皆开,百福皆开!

三教儒、释、道,三才天、地、人。人生天地间,应当效法天、地那恒久不变的大道,以孝为一切行为的准则,为父母,为尊长,为兄弟,为朋友,为家庭,为社会献上自己一份恭敬,一份爱心,一份至诚,一分辛苦付出,那我们最终也一定会开创出自己生命的快乐,美好与辉煌。

为什么一个“孝道”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如何才能用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人生种种烦恼?

如何来解决自己的种种家庭问题?

如何来促进自己的事业成功?

“孝道”的智慧将伴您一生。

课程内容介绍:

如何运用孝道的智慧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家和万事兴。用“孝道”打开家庭和谐的大门。

“孝道”改变子女世界观,开掘善行与智慧潜能。

“孝道”和爱心伴孩子成长。

用孝道营造家庭生活氛围,建设家庭文化。

篇二: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习国学大师陈兆杰讲座感想

方红兵

“人生就是这样,你就是你想要成的那个人,你就是你决定成为的那个人。”陈兆杰教授用这么精辟的一句话概括了人生,那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陈兆杰教授是一个将传统文化融入于现代生活,用古代人的智慧结晶造福于中国社会的大师,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他的理论影响了我们,他的思想教育了我们,通古晓今,融会贯通。

在“修养篇”讲到“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德行是修出来的”。生活本身就是财富,生活就是我们修养培养的大熔炉,我们要用心去体验我们的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一个人的修养好坏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包括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个人形象等等。有时一个人的修养不只代表我们个人,还体现了我们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素养等。

在“心态篇”讲到一个人的心态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行动。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就现在社会发展环境总有人又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好的机会,陈兆杰教授给我们形象的解释为“怀才和怀孕是一样的,只要有,早晚会被看出来,怀才不遇,只能说你怀的还不够大。”当一个人心态好的时候,他的思想是正面的,他的行为是正面的,他的行动更是正面的。

在“孝道篇”讲“人世间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这个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家长把他们当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孝的概念很模糊。什么是孝?以为孝只是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就是尽孝,原来孝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的基本点便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孝的过程也就是自己的事业发展的过程,在单位我们要好好工作,不给

父母丢脸。孝的终点,就是做出一番业绩,光宗耀祖。这方面,我认为你如果不作出一番事业,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对于自己做到了孝道。

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传统之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准则。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均乃中华孝道之本,也为徳之本。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一定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的。如果人人胸怀感恩,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感恩也如是,当你有心感恩时,你就会觉得有些抱怨是无谓的,有些烦恼是不应该的,有些困难是可以征服的,有些困难是暂时的,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形成基础,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在“交友篇”讲 “不要小看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辗转五次可以见到总统。”且人有了随喜心,才能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在如今这个人口流动性很大的社会,需要我们去结识更多的身边朋友,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学会和别人沟通。

沟通有三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三种方式:自我沟通,与他人沟通,与公众沟通。少用,慎用: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字眼,多使用:您,您们,我,我们这样的字眼。表达不同意见时,请你保留对方的立场。沟通上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而已。

在“管理篇”中讲了许多管理理念,尤其是团队精神对我们感触比较深。我们工作中就很需要这种精神,我们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我应该跟着领导的指挥走,与同事友好合作,让这个团队发挥他最大的能量,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发挥好自己的一份热量。

通过一天的学习,自己确实感到获益匪浅,收获和感触颇多。首先,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释迦牟尼一坐9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闭关一坐3个月。能静下心来做事的人才能做大事,浮躁的心应该平静下来,潜

心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其次,那些没有目标的人都是在为有目标的人实现目标,自己如果没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就会老是陷入到别人的游戏规则里,有目标才有动力。再者,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多学习,做充实的自我,厚积而薄发。且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所以我们要学习,拒绝学习就等于拒绝成长,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学习是快乐的。

不要每天把自己搞得团团转,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也不要用“忙”做借口,一个贫穷的人,不止是没有金钱的人,也是指没有空间和时间的人。“忙”是“心”和“亡”的组合,你的心都没了,你还忙什么忙,问一下自己的心,这样的忙碌是否有意义?有价值?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放下的时候一定要放下!经常和自己心灵对话的人最清楚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到底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好人就是没时间干坏事的人,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去嫉妒别人,多花时间去爱,少花时间去恨。人能干多大的事情,取决于他的时间管理。我们应该做好人,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多花些时间学习,合理安排好每分每秒。

陈兆杰教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展示了儒家、道家的精髓,使得我重新审视国学与当今社会的密切关系,他的妙语连珠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通过这次前沿的文化理念的学习,明白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应该做有修养,懂孝道,好心态,广交友,有知识,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在他的启发和引导下,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境界。我将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这些理论。锤炼个人价值、凝塑自我魅力。相信在领导的大力帮助和培养下,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我一定能够快速的提升自己,与监狱同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篇三:国学经典学习心得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 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的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的,深谙其中的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重复的考试和自我的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的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的行为点上。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的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的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

仪一直被当做人生的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的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看看现在国外越来越热闹的中国文化研究潮,我们真该反省了。

人生幸福的根源确实是爱和被爱。看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获得了成功,自己同样地兴奋和雀跃。默默地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自己的心同样是温暖的。而作为被爱的人,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最真切的便是抚育我们的父母。只有他们从你一出生,即开始担当两个守护天使的角色。纵使你到了那遥远的天边,他们还是始终不离地关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们,他们却将你时时挂在心头。每次说到父母,正在嬉笑的我都会心有濡湿,对他们充满了爱敬。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的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现在看来,所不同的就是家突出了一个孝字和身教。由于孝,儿女们听话,母亲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输;由于孝,儿女们懂得尊敬师长,人人喜欢;由于孝,儿女们懂得仁爱,同学

团结;由于孝,儿女们奋发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孝,他们好好做人,不让妈妈操心等等。就是因为做到了一个孝字而一顺百顺。

我才开始明白,别人没有错,所有的错误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聆听到圣贤教育,然而当自己的修养没有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时,很有可能出发的目的是好的,做着做着就偏离方向了。在这个假期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像我这样从小好逸恶劳的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要改习气,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自己一定要坚持改过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从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该予的年纪时,还是一事无成。我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事,学习尽自己的本分做人。国学经典使我明白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爱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国学经典,圣贤涤荡了我们心灵的污垢,净化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有一种脱胎换骨、再世为人的感觉。如果把这几天的学习用两个字概括,我想会用这样两个字:感动。国学经典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怎样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怀着感恩之心。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系努力的将中华文化承传,成全我们的家庭,成全我们的幸福,谁能说,国学经典不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呢?你们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实践着圣贤的教诲,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去成就他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相信你们今日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的种子,他日定能开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善果。

学习经典,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回校以后,我要积极地向全校师生、推广力行经典的理念,让全校师生都来接受经典教育,并通过青年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使全校师生受益一生,来影响和带动兰州市经典教育的开展,让更多的学子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一个人对父母不敬,对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损伤,我不骗你,一个人只要对父母不孝,整个业障绝对快速现前。国学经典的道义、情义那厚重的力量生养了我们,我们懂得了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经把父母伤得那么深,可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却永远不会改变,那是一种最最真挚永恒的爱。我是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父母来说,我简直就像金枝玉叶一样,而父母只是卑微的小草。但是父母这株草,活得有尊严,有志节,不低头,也不奢求,非常快乐,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社会的污染,从来都没有诱惑、动摇过父母。

人的一生,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源源不绝的支持力量,伴随我,也引领我。《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真是随时可以用到的啊!

篇四: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心得体会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我们学过《论语》、《三字经》、《子弟规》现在我分别讲一下我这两年所体会: 《论语》:

《论语》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教育遗产,书中所记录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经验非常富厚,当真研读《论语》,温习具备要领论因素的格言警句,从“先圣”的教育思想中获取营养,对西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学艺术都多少有些裨益。 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博识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长传统文化的显证,也是每个中国人的立身在社会上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成或缺的精力气力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授继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部实质意义博大精湛,传播的经典浩如烟海四位西席的培训讲座中,援用了《论语》的很多内部实质意义。

(一)《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

2.倡导培养志道弘毅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

3.实施以道德教育为重心的丰富的教育内容

4.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二)《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修养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6.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7.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三)《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学艺术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结合

4.学以致用

5.学而时习

6.诚实谦虚

《三字经》

《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 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生要学会爱自己

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学生要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子弟规》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现在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们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

多不应该啊!现在独生子女,经常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与父母争执,父母的心里应该多难过呀。读完弟子规后我们要使他们明白了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 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就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时领导布置做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通常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学习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这些总的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的。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

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篇五:家长国学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家长国学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二年级五班 马月

《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就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假如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那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其次,从《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就喜欢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就轻易传播出去;遇到有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不管与已是否有关都喜欢参与进去,这些都不是正常现象,是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相违背的,是应该屏弃的。

还有些人,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称赞自己就高兴。殊不知,这样一来,围绕在自己身边的虚伪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先应该自我反省,检视自己是不是有这些优点,是不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过错时,要正确地接受和面对。只有这样,正直诚实的人才会喜欢和自己接近。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于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尊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这也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主子、奴才”的社会,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而这是与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里的“泛爱众”思想,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和谐社会。

总而言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着手,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伟人、圣贤的最大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我们这些后者有真正的福报,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将是莫大的幸事。所以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