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话范文 > 导游词 > 泰宁尚书第导游词参考

泰宁尚书第导游词参考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14-12-07 阅读: 2.64W 次

状元文化公园地处泰宁县城东洲桥沿河边,总占地面积19102平方米,包括状元文化广场、科举文化广场、 泰宁古城“千年赋”青铜雕塑公园三个主体建设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泰宁古城“千年赋”青铜雕塑公园,通过19组青铜雕塑群来诠释泰宁从战国末期至红军长征北上近2200来的重要历史人文,青铜雕群沿着260米的古城墙摆放,由67个人物、10头牛、1口井及5匹马组成。

泰宁尚书第导游词参考

泰宁古城“千年赋”青铜雕公园为目前国内县级城市首创。该公园整体设计简洁、明快而实用,充分再现泰宁所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园内雕塑群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张立旗先生设计、铸造、施工,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刻画逼真,高度浓缩再现了古代泰宁市井百姓的生活场景,邹应龙、叶祖洽等学子苦读高中状元的科举盛况及战争年代军民鱼水之情,充分再现泰宁所特有的自然文化景观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绣衣坊]

眼前这座绣衣坊,早在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泰宁贤士何道旻在朝为官解甲归田后,乡民们为纪念他于是就建了一座“锈衣纺”,后毁于洪水,于明朝弘治十三年泰宁知县重新上奏朝廷,由皇上恩准,在旧址又修建坊表,故又称“诰封坊”。当时牌坊匾额上书写着“恩荣、绣衣、海内文崇、江南兵宪、云归昼锦”这些大字,都是人们对何道旻为官一生清廉正直,刚正不阿的褒扬和肯定。

1989年,县里因修建仿古尚书巷,“绣衣坊”被拆了。而今,这座牌坊又重新矗立在我们面前,为的是继续彰显泰宁的贤士,作为传承文明的榜样。整座绣衣坊共有三层含义,通过木柱上的两首诗和一幅楹联的形式,表达了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精髓:灵秀的泰宁山水,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正面柱子上的这首诗,是清朝乾隆年间泰宁县的教谕许灿先生所作。“一篑炉峰秀,孤城雉堞环”:意思是从炉峰山上看泰宁古城,就像一个大箩筐。炉峰山是泰宁城中的一座山,位于县城中央,俊秀挺拔,周围有2636米长的古城墙依其环绕,城内所有建筑和民居就圈在这城垛里面。这炉峰山,还是泰宁龙脉上形似龟背的一座山,古时,当地人就有这么一种说法:泰宁所有的风水都聚集在此山上,是泰宁的龙脉。要说泰宁人崇尚风水,最典型的应该说是建筑,整座古城坐在城中心的炉峰山这条龙脉的周围,所有的房屋完全不讲究朝向,全都背靠炉峰山,面朝三涧水。民居星星点点、金溪如玉带似弯月,炉峰山犹若红日一轮座在其中,形成充满生机和田园诗意的“日月星”格局。加上远处群山连绵,得山得水又包藏完密,所以古人称之为“二十四座文屏山,世世代代出高官”。“溪声巴字水,雨意米家山”:城内的三条河流(杉溪、北溪、朱溪)蜿蜒而过,形成“巴”字形状。雨后周围群峰竞秀,非常迷人,如同北宋书画家米芾所作的山水画一样。“阁忆青云迥(huI),烟将白鸟还”:站在青云阁上遥望,身边飘过的白雾和飞鸟恍若把自己带入了仙境。“神州旧游处,飞梦欲惭颜”: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将那些特别美丽的山水带入自己的梦中,现在看来,让他们面对泰宁的山水应该感到惭愧。从这首诗中可见,泰宁山水之美,是许多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柱子侧面的这副长联,是现任泰宁县委书记曾祥辉先生所作:崇文尚德,兴学重教;两状元百进士,成就理学重镇。尊荣安仁,知书明礼;三尚书众绣衣,出自文化名城。从这副对联上可以看出局外人是怎么看泰宁的?他表达了两种含义:一是“重文”,二是“出官”。泰宁自南唐中兴元年建县以来,宋明两朝为鼎盛时期。当时人文发达,物华天宝,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名人曾游历、讲学于泰宁,深刻地影响了泰宁的科举文化,自宋代以来,泰宁的士子文化成为当地地域文化的一大靓点,造就出了2名状元,100余名进士及许许多多的举人,这对于一个人口稀少而又偏远的泰宁山区小县来说,其意义是多么的不同凡响!

回首看“绣衣坊”这三个字,“绣衣”是古代监察御史的别称。何道旻自幼聪明好学,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南京国子监就读,4年后补官大理寺评事,在审理案件时秉公执法、实事求是,先后被提拔为南京地区监察御史、江西省按察副使、湖广按察司副使(正四品)等,官居三十七载,历任五朝,宦游八省,所到之处,兴利除弊,卓有征绩,是一位备受人民爱戴的清官。柱子上的这副对联,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曾下诏表彰何道旻的:允矢,一方之钦镇。为官时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秉公正直、严格执法,他的功益政绩每到一个地方都成为中流砥柱。诚哉,万里之风标。他的公道、正直以及忠于朝廷、忠于国家的精神,是朝野上下的风范和标榜。“器度尊严宦八省,才猷卓拔任五朝”。后人评价何道旻的意思是:何道旻先后到南京、江西、湖南、广东、浙江、四川等八省做官,先后在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担任官职。

[将相对弈(风水常转)]

这是跨越时空的对弈。在高大的两轮风水车旁,塑有一座高平台,平台上坐着两位泰宁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一位是南宋时期的状元邹应龙,官至端明殿大学士兼枢密院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现今的副总理),另一位是明朝天启年间的兵部尚书李春烨(相当于国防部长)。他们处在通往泰宁古城的风水口,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弈。这组标志性大型主题雕塑群,充分体现了泰宁这座古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两轮大小风水车再现了泰宁这方神奇的山水充满着灵秀,有着深厚乡土农耕文化的内涵。

[朱周跃马]

1931年6月4日,朱毛红军在建宁击溃刘和鼎的第五十六师主力,乘胜攻占泰宁。在泰宁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使泰宁成为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1933年8月中旬至同年11月初,朱德、周恩来曾率红军总部机关驻扎在泰宁岭上街陈家大院,泰宁一度成为中国革命的军事指挥中心。1934年3月19日至5月9日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期间,红军主力一军团、三军团、红十三师、红三十四师在这里与国民党汤恩伯指挥的东路军三个师,樊嵩甫指挥的北路军两个师激战四十多天,成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主要战场之一。

[民生乐土(杂耍艺人)]

这组雕塑群反映的是泰宁民国期间江湖杂耍艺人讨生活的艰辛历程。他们为生存而奔波,苦练基本功,以求达到最佳的围观效果。他们到处漂泊,备尝人间苦辣,充分反映了那个年代江湖人生的艰辛生活,而带给人们的是短暂欢乐。

[网巾正气]

清兵入关之初,颁布“蒸发令”,强迫汉人按满族习俗剃头编辫子。汉人崇尚儒学,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剃头,无异于背弃祖宗,极大地伤害了汉人的民族感情,引起强烈反抗。

画网巾先生不知何处人,也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他就在这个时候,带着两个仆人逃到了光泽县的一个深山古庙里,后来被人告发,抓到邵武清军营中,强行摘去了他的网巾。画网巾先生说:“网巾乃太祖高皇帝所创,君子即便死去,也不能忘记祖宗的规矩呀!”他让两位仆人找来笔墨在额头上画出一幅网巾,天天如此,营中士兵见了都感到滑稽可笑。

后来,画网巾主仆三人被解送到泰宁,交给坐镇泰宁的福建总兵王之纲处置,王之纲对画网巾说:“你如果肯剃头梳辫,我可免你一死。”画网巾说:“我连网巾都不肯除去,何况是头发呢!”于是,画网巾主仆三人被害于杉津桥下。

画网巾死后暴尸道路,人不敢视。后来一个叫谢韩的诸生偷偷将他们主仆三人收葬。待到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后,天下稳定,法网渐宽,也开始想到表彰忠烈,收揽人心,画网巾先生墓地经官府一再修复扩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弘扬民族气节的教育基地。

[岁寒三友]

清兵入关以后,泰宁有一批不愿臣服异族统治的知识分子,遁居岩穴,以“大明遗民”自居,保存自己的清白之身。其中最有名的是:邱嘉彩,明崇祯九年举人,隐居金湖野趣园肖岩;李向奎,崇祯六年副榜举人,隐居莲岩;肖士骏,明诸生,遁迹山林。

三人不改明朝服饰,足迹不入城市,在山中采野果充饥,平时相互诗词唱和,人称“岁寒三友”。

[田园牧歌]

这组水牛雕塑群充分反映出泰宁的农耕文化。水牛是泰宁农家最忠诚的伙伴,它与泰宁农人默默无闻地共同耕耘着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守护着泰宁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一头牛背上,有位牧童正吹着竹笛,神情幽雅,给人以遐想,似乎看到了秀美的田园风光。

[淘金人家]

泰宁古称“金城场”,大金湖也因这里盛产金矿而得名。杉溪整个流域都富含砂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宁东北面有座何宝山金矿,经勘探,黄金矿场储量达7。716吨,现已进行小规模半成品开采。据说在挖何宝山金矿隧道时,发现古时已有人挖过。据考证,很可能是宋朝时的遗迹。古人挖金矿隧道是从山顶上开挖,而我们现在则是从半山腰上挖,可以说是时空隧道的交错,在与遥远的古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南石喋血]

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陷北京,天下改朝换代。

清兵入主中原之初,推行一系列暴政,强迫汉人臣服,激起江南汉人的强烈反抗。泰宁城关、朱口一带居民两万余人在太仆寺少卿江日彩的儿子江豫、江复的率领下逃到石辋村南石寨避难。

顺治三年(1646)九月初五日,曾在江苏嘉定、江阴等地制造大屠杀血案的前明叛将李成栋率军来到南石寨,江豫、江复等青壮年在格斗中牺牲,寨门被攻陷。清兵冲入石辋峡谷,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妇女就强奸,一口气杀死老弱妇孺万余人,制造了一起泰宁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血腥惨案。昔日繁华街道转眼间变成了"青天白日无人烟、夜间常闻鬼哭声"的瓦砾废墟。

考虑到这段历史太血腥,这组雕塑群赋予它浪漫的蹋春色彩。你瞧!这位少妇坐在小轿上,撑着把太阳伞,在杨柳依依的春季里出游蹋青;而那位少年公子牵着一头马,旁边的仆人挑着一担书籍,似乎前去进京赶考。这些场景其实反映出当年泰宁人民为躲避兵乱而迁移到石辋南石寨的情景。

[尚书求言]

李春烨是明末兵部尚书,国宝尚书第就是他的宅院。

李春烨幼年时父亲漂泊在外,杳无音讯(失踪),靠母亲邹氏夫人纺纱织布抚养长大。李春烨45岁才考中进士,这年他母亲己80岁了,他想给母亲风风光光地做个八十大寿,但又无力筹措精美的食品,于是便写了一篇《求言小引》,恳请老师同学们写些文章替他的母亲做寿。《求言小引》感情真挚、言词恳切、母子情深、催人泪下,充分显现出李尚书的拳拳孝恬之心。

[御史荐才]

明天启元年三月,后金努尔哈赤攻陷明朝山海关外70余城,明朝廷束手无策,朝野上下一片惊慌。御史江日彩上《议兵将疏》,向朝廷举荐时任邵武知县的袁崇焕出关迎敌。

袁崇焕被任命为兵备佥事后,连夺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还用红夷大炮打伤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率八旗劲旅偷袭北京,又是袁崇焕千里勤王,在广渠门外与清军马颈相交,拼死血战,才把清兵赶回北方草原。袁崇焕后来被诬以莫须有的“叛国”罪名,判凌迟处死,千刀万剐,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名岳飞似的民族英雄。

引荐袁崇焕的江日彩是泰宁县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正四品)。

[伍宁育人]

伍宁(1386-1467)泰宁开善乡人。28岁中举,历任浙江淳安县教谕,湖广辰州、广东肇庆、浙江台州教授等职。伍宁一生从事教育工作41年,桃李满天下,明中叶连中三元的内阁大学士商辂就是他的门生。旧时在开善上坑村口建有一座牌坊“青云坊”,上有商辂题写的一副对联:敢谓三元魁大对;深知一得有渊源。对联大意是:我敢说我连中三元是天下少有的,但我深深地知道,我的每一点滴学问都是从老师您那里学来的!上联显得不可一世,下联则显得谦虚至极。

[寿亲养老]

《寿亲养老新书》是一部中医营养保健学专著,它的作者是宋状元邹应龙的第四代玄孙邹铉。邹铉(约1237-1320),元代著名医学家,年青时曾任中都(今北京市)总管(相当明清知府一级的地方官员)。晚年他根据自己一生从医的经验,对宋人陈直撰写的《养老寿亲书》一卷进行订正、扩编,增补成《寿亲养老新书》。清乾隆年间,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时,又将它收入全书的卷103《子部医家类一》。《寿亲养老新书》分四卷,共17万字。其中第一卷约2万字,署名“宋陈直撰”,讲述老人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二、三、四卷共15万字,署名“元朝邹铉续编”,论述古今名人的嘉言善行以及食疗、食补等保健方法,同时还收录了不少妇科、儿科的中医处方。《寿亲养老新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能够摒弃其它一些古代医书中的神仙导引、阴阳宜忌、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内容,以其科学的见解,详尽的论述而在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熊令筑城]

泰宁建县初期,城址在前坊街(今合成氨厂)。宋初,请风水先生范越凤来搞城市规划,范先生根据山川形势,建议移城至炉峰山东麓(今城址)。南宋时城周筑木栅为藩篱,是为城墙的雏形。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南昌举人熊鹗任泰宁知县时,上书邵武知府邵德久,要求提取库银1。18万两用于筑城,得到邵知府的支持,另支府库银 0。48万两补助,筑城历时七个月告竣。新建城墙周长2363米,墙高5。3米,厚3。7米,外墙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内墙采用特大号城墙砖,中间夯土填实。共开大小八座城门,城门外接官道,上建城楼,可供卫兵驻守,墙头可行人走马。

城墙的建造是古城历史上最为宏大的一项工程,历代又经多次修筑,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拆除,今只剩小东门(昼锦门)一段约100余米。

[何恩凿并]

何恩是元代举人,明初湖广按察副使何道旻的父亲。传说何恩夫妇久未生育,他见城东一带居民靠挑河水饮用,每年春天,阴雨连绵,河水混浊,不能饮用,便出钱雇工开了三口水井,即“崇仁三井”,方便民众。上天见他积德行善,便让他生了个大富大贵的儿子何道旻。

崇仁三井现存两井,即“牌楼下井”和“大井头井”,另一口“大东门井”1989年建尚书巷时被填平,井圈现放在风水轮旁供游人瞻仰。

[定光涌泉]

定光古佛是闽西北一带普遍奉祀的地方神,泰宁人称其为“南安公”。旧县志称 “南安公名自岩,法号定光。”他是南安人,宋韩德年间(963-968)到泰宁,驻锡城西保安寺。南安公法力高深,他在保安寺结跏跌坐了3个月不吃不喝。一天,他偶然起身到寺庙外散步,走到小西门叶家窠前,见一群小孩正伏在小溪边喝水。这时正是夏天,他对小孩说:“夏天溪水很脏,不能饮用。”说完随手往地下一指,地面立即陷成一个凹坑,坑底冒出一股清泉。后人在坑边垒起石块,遂成一井,名曰“圣公井”。不久南安公离开泰宁云游至闽西武平县,在武平南安岩圆寂。

泰宁人民为纪念南安公教民凿井汲水,防止疫病蔓延,在东门圣庙巷建庙塑像,世代奉祀,并定每年农历八月初十日为南安公庙会日。每年这一天将南安公神像抬入神轿,由4位壮汉抬着,在笙萧鼓乐、旌旗仪仗的簇拥下巡游全城大街小巷,十分热闹,吸引了远近亲朋、四方商贾接踵而来,逐渐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商品交易盛会。

[神庙建成]

这组雕塑群反映是有关金湖甘露寺的传说。

传说以前这座寺庙很小,主要供奉送子观音,香火不是很旺。北宋时泰宁籍状元叶祖洽的母亲结婚多年还未生孕,特地从城里赶来求子。她非常虔诚地在送子观音菩萨面前许愿道:“如果生了儿子,一定重修这座寺庙,岩有多大,庙盖多大。”当晚,观音菩萨托梦给她,叫她要多做善事。据说叶母后来做了许多善事,并有善终。一年后,叶母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叶祖洽,24年后还高中状元。为偿还母亲的夙愿,以表孝心,在朝为官的叶祖洽决定重修甘露寺,并上奏皇帝,承蒙皇恩,还请宫廷建筑师周斫头来此建庙。然而,由于这里地势险峻,寺庙一直盖不起来。弄得这位建筑师也很发愁,只好挑剔说运来的木头这根不好,那根也不行。一天夜里,周斫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片霞光普照甘露寺,只见霞光中佛祖端坐,他左手持佛珠,右手伸出小指,笑而不言。。。。。。醒后,周斫头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周斫头看见一位壮汉把一根又粗又直的大圆木平稳地放在抬木头用的“Y”形木叉之间,正在树荫下休息呢。他猛然醒悟,当众宣布:“明日开工,不得有误!”弄得其他人都莫名其妙。叶家主事闻讯,忙问设计方案。这位宫廷建筑师便投其所好地说道:“府上状元姓叶,一木四横;这岩穴下窄上宽,呈倒过来的“品”字,表示当朝一品官啊!就这样建。”叶家老少听了,无不欢喜,还提议把这柱叫“状元柱”,从此以后甘露寺的香火也更旺了。人们来朝拜时,还爱抱一抱那状元柱。据说抱那柱是: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

[叶母教子]

泰宁在北宋时期出了第一位“龙飞状元”叶祖洽。相传其母邹氏夫人在金湖的甘露寺许愿之后得的子。叶祖洽从小聪慧异常,但也很调皮淘气。在其母邹氏夫人的严格家教下,叶祖洽学业进步很快。祖洽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老二是叶祖仁、老三是叶祖文,受祖洽的关系他们都曾任福建省内的将乐、罗源、清流、崇安(武夷山)等地的知县。叶祖洽取正妻李氏、纳妾朱氏、周氏。三位夫人为叶祖洽生了5个儿子,都有任职。

[祖治夺魁]

叶祖洽(1046一1117),泰宁城关叶家窠人。18岁中邵武军乡试第一名解元。熙宁三年(1070)赴京应礼部试,这时,正是王安石推行改革的时候,废除原来的诗赋、帖经和墨义等考试内容,而改考时务策。叶祖洽的试卷被改革派考官吕惠卿定为第一名,但守旧派考官苏东坡等不同意,转载请著名来自:( 入党申请书网另外编排了一份名单上报。考官们意见分歧,只好由皇帝亲自定夺。神宗皇帝听罢宰相陈升之朗读叶祖洽的试卷后,非常漏意,决定将他列为第一名状元。这年是神宗继承皇位后的第一次大考,新皇帝登基叫“龙飞”,这年考取进士的黄榜叫“龙飞榜”,叶祖洽也就成了“龙飞状元”。

关于叶相洽中状元之事,宋元笔记小说有很多记述,如《集公山》、《榴实登科》、《师竹预言》等等。

[诏改县名]

自五代邹勇夫镇守归化以后,归化迅速开发,南唐中兴元年(958),升镇为县。进入宋代以后,已发展到“民户三万,所出赋万缗”。与此同时,文化教育也非常发达,自宋仁宗宝元元年到神宗熙宁九年朝廷举办的14场考试中,泰宁就有7人考中进士,也算是一个人文丕振的礼义之邦了。但县名仍叫“归化”,归化的意思是化外蛮夷归附天朝帝国。古人是很重“名”的,认为这个县名“有负于兹土”,想换个好听的名字。元丰八年(1085),叶祖洽在兵部任职方司郎中,他的好朋友江西泰和人张汝贤正好调任福建按察使,叶祖洽便委托他奏请朝廷改换县名。张汝贤到任后顺道到归化考察,回朝按叶所请具实上奏。元佑元年(1086),朝廷批准了张汝贤的奏章,降诏将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给归化作为新县名,以示对归化物阜民丰、科甲昌盛的嘉奖。

十年后,叶祖洽写了篇《诏改泰宁县》的文章,追忆此事。

[魁亭才俊]

宋代泰宁文风蔚起,科甲兴盛。庆元五年(1199)年为表彰状元叶祖洽、邹应龙,解元江廷宾、肖舜咨,释褐(省元)黄应南等5位在科举考试中勇拔头筹,为家乡父老争光的优秀学子而在街西建立了一座五魁坊。五魁坊年久坍塌,明朝初年又在水南将军庙侧建了一座五魁亭。五魁亭今己不存。眼前的这座青铜“泰宁坊”,坊上题有“泰宁千年赋”,反映的是泰宁千年历史文化和重要人文山川的一个缩影。从“无诸校猎”到“朱周跃马”有关泰宁历史长河的典故。

[应龙中元]

邹应龙(1172-1245),泰宁水南人,23岁中邵武军乡试解元。第二年春天再中状元。他一生从政 42年,历掌 24任,曾任户部、工部、刑部、礼部等 4个部的尚书,最后提升为掌管最高军国机务的枢密院签书兼参知政事(相当今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务院副总理)。

邹应龙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的政治家。

邹应龙子孙后裔人丁兴旺,散居江南数省及港台、东南亚一带。近年来寻根热兴起,常有人干里迢迢赶来泰宁寻根问祖。

[梅林新腔]

梅林戏是流传在以泰宁朱口梅林村为中心的农村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原叫“土戏”,1960年建专业表演剧团时取名“梅林戏”。

相传清乾隆后期,梅林村一位有钱的周寡妇做五十大寿,请了一个徽班来演戏祝寿。后来周寡妇又出钱买服装、乐器,请徽班艺人来梅林传艺,办起了第一个徽班业余戏班。民国二、三十年代,曾先后出现专业的“福庆班”、“火贤班”。四十年代初倒闭,濒临失传。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政策关怀下才逐渐焕发出青春。

[古城傩舞]

傩舞是古代用来驱邪镇魔的一种传统舞蹈,泰宁古傩滩分布在城关、朱口、上青、新桥等地。古傩多在迎神庙会时列队上街表演,俗话称为“跳神”。

泰宁跳神因服饰、化装、舞步、音乐的不同,分文神、武神、肩担神几种。

[朱熹题壁]

朱熹是中国哲学史上能与孔于并驾齐驱的一位大学者。庆元三年(1197),他遭权相韩侂胄的陷害,被打成“伪学逆党”。第二年(1198)春天,为避祸他到泰宁来隐居,朱熹寓居泰宁,在其寓所留下了春夏秋冬题壁诗4首,后人将它翻刻在石板上保存了下来。

[龟山倡道]

杨时,世称龟山先生,将乐县人。二十九岁时拜河南学者程颢、程颐为师。将二程创立的洛学带到福建来,后经罗从彦、李侗、朱熹几代人的继承发展,终于创立了一个体系完备,内容博大精深的宋代理学。

史载杨时曾一度在泰宁聚徒讲学,但确切年代已无从考证。

杨时与泰宁学者邹棐友好,二人一度形影不离。邹棐一生大都在外为官,只有1078年因父丧回乡守制,以此看来,杨时到泰宁讲学的时间很可能就在这一年。

[李纲著书]

李纲,邵武人,字伯纪,是一位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

宋高宗赵构泥马渡江,建立南宋后,起用李纲为宰相。但他在职仅75天就因受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官,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安置万安军(令海南省)。建炎四年(1130)遇赦,自海上来居泰宁,与丹霞寺宗本禅师结“莲社”,咏诗唱和,李纲在丹霞岩住了一年多,在丹霞岩中写成了《易经内外篇》一书,并留有《瑞光岩丹霞禅院记》、《修供罗汉岩因访丹霞长老》等文、诗若干首。

[元实十咏]

黄元实,元至顺元年举人,授邵武郡文学参军。黄元实才思敏捷,文词优美,诗词一写出来就被人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流传下来的有《春江十咏》诗十首、《金铙山》赋一篇、《双溪渡》记一篇。

[邹公开泰]

隋唐五代时,泰宁尚未开发,还只是一个隶属于建州府的偏僻小镇,叫归化镇。“榛芜亘野,烟火仅百家。”王审知建立闽国后,为防备西邻南唐国入侵,派尚书左仆射邹勇夫领兵镇守归化。邹勇夫到任后,率领军士广修房舍,招徕安顿了大批因避兵乱而南逃的中原汉人。为泰宁的早期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人尊邹勇夫为开泰公。

[梅福炼丹]

梅福,汉元帝时九江寿春人(今安徽寿县),字子真。少年时代在长安求学,后为郡文学,补南昌尉,不久去官归里。王莽篡汉以后弃家入山修道,后羽化成仙。

传说梅福曾在泰宁栖真岩修真炼丹,岩内还留下了座炼丹的石炉。泰宁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山鬼窃丹的传说:说山鬼乘梅福炼丹打盹时,偷走了金丹,梅福发现后紧紧追赶,在金湖十里平湖的挽舟岭追上了山鬼,将他狠狠地揍了一顿,又将他变成一块顽石(人称山魈石),至今仍在挽舟岭上。挽舟岭原称挽丹岭,后来讹称今名挽舟岭。

[无诸校猎]

无诸是越王勾践的第十三代孙,也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君王。

公元前334年,越国被楚国灭亡,越王室南逃福建,征服了福建土族百越人,自立为闽越王。公元前222年,秦始皇进军东南,划福建为闽中郡,降闽越王无诸为郡长。陈胜、吴广起义时,无诸率福建子弟兵加入项羽的反秦队伍。楚汉相争时,无诸第二次出兵,佐汉灭楚。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恢复无诸的闽越王位,让其治理闽越故地,建都冶城(今福州)。

无诸晚年到泰宁大弋山狩猎,建行宫“乐野宫”和“高平苑”于今泰宁县城。传说无诸狩猎时曾将一面金铙(类似驱邪的一种原始兵器)遗失在大弋山,每到深夜,金铙便发出一道亮光,直冲天庭,所以人们改称大弋山为金铙山。旧时“金铙晚翠”被列为泰宁“杉阳八景”之一。

无诸后来死在泰宁,葬城西无诸坑,《八闽志》说这墓有灵异:“人或触之,风雨立至。”“无诸”与泰宁方言“苦株”同音,今人误称之为苦株坑。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有待核实。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