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讲话范文 > 导游词 > 石阡导游词

石阡导游词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09-08-28 阅读: 2.51W 次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石阡县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下面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石阡吧。

石阡导游词
 「石阡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石阡,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今天由我带大家畅游石阡。我们石阡以温泉、苔茶闻名,素有“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的美誉。下面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下温泉和苔茶吧!

说起石阡温泉,最为有名的要算城南温泉了。城南温泉建于公元1606年,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有着独特传统的洗浴文化,是全国唯有、世界少有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温泉。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一位方士由云南驱赶火龙来到石阡,见这里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民风淳朴,不忍离去,就将火龙镇于江底,令其尾在云南,头在石阡,使地下泉水经过火龙加热,喷出水来如热汤滚滚,供人们沐浴。这位方士临终前,嘱咐人们将其遗体葬于温泉边小山的林中,在上面修筑三层石塔,永镇火龙,让其永远为民造福。此处的江也因此改为‘龙底江’”。大家不妨亲自去体验一下。

“石阡苔茶钾天下”,一方面是指石阡苔茶富含钾、锌、硒、锰等有益人身健康长寿的微量元素,素有“富钾天下”的美誉,可抗氧化,养颜、护肤、抗衰老、降血脂、抗癌变、防治心血管病、延年益寿。另一方面是说石阡苔茶源于自然,吸取山川日月之精华而成,品质天下第一。

如果你有兴趣,请走进我们古老的茶园,去体验采茶、制茶给你带来的乐趣,还可欣赏苔茶姑娘精彩的茶艺表演。

 「石阡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祝大家旅途愉快!

我是……..,欢迎您光临石阡。石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石阡是“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革命老区”、“贵州长寿之乡”。

今天由我陪同大家一起去参观石阡的红色旅游景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在石阡留下的光辉文化。

一、石阡是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的革命老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曾经两次到石阡开展革命活动。一次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奉命西征到石阡;一次是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到石阡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即将失败,7月23日,中革军委、中共中央政治局下达命令,指示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撤出湘赣边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并寻找黔东革命根据地贺龙率领的红三军,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8月,由任弼时任中央代表,萧克任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王震任政委(兼十七师政委),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龙云任红十八师师长,率领红六军团十七、十八两个师9758多人,奉命撤出湘赣边区,执行先遣任务。10月初,红六军团从遵义地区的余庆县的龙溪进入石阡县境,先后在石阡打响可歌可泣的甘溪遭遇战和感天动地的困牛山突围战。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与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的兵力展开艰苦卓绝的战斗,保存革命有生力量,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印江木黄会师,胜利完成长征先遣任务。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关向应、夏曦等率领下,到石阡争创石(阡)、镇(远)、黄(平)革命根据地。在石阡开展扩军、创建游击队、打土豪劣绅、修造枪支、缝制被服等革命活动,并召开对红二方面军创建黔(西)、大(定)、毕(节)红色苏维埃政权具有决定性意义的“1·19”石阡会议。

红军在石阡开展的革命活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许多曾经在石阡战斗过和参加过革命活动的老红军、老将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曾到石阡缅怀历史,如萧克、周仁杰、陈靖、李真等。1998年,石阡被划定为“革命老区”,2004年,石阡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困牛山百余红军跳崖壮举遗址和甘溪烈士纪念碑,被列为贵州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规划。

二、甘溪战斗遗址

我们去的第一站是甘溪战斗遗址——甘溪乡。甘溪街上如今市场繁荣,商店林立,有各种旅游必须品,也有花圈等各种祭典物品。

甘溪乡距县城20公里,在解放前是石阡的第七区区公所所在地,现在是石阡的一个乡,位于石阡县与黔东南州镇远县、施秉县交界地带。

1934年10月初,红六军团从遵义地区的余庆县龙溪镇一带进入石阡县境,沿石阡的河坝场乡—聚凤乡走马坪—向甘溪方向行进。10月7日拂晓时分,军团进入甘溪,准备当天在甘溪街上作短暂休息,乘晚上向江口方向进军,与黔东革命根据地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后改为红二军团)会师。红六军团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的包围。

当天上午,红军的先头部队进入甘溪街头不久,便与聚集在甘溪平望一带前来阻击红军的桂敌廖磊部精锐部队发生交火。甘溪街头周围的有利地形均被敌军占领,红军被敌人强大的火力压制在甘溪街头及龙骨屯一带狭小空间之内,只能借助民宅、河堤等作为掩体与敌军激战。战斗从上午10时许一直打到下午五六点钟,直到晚上仍不时有枪声。终因敌我兵力悬殊,红军战斗失利。红军参战部队被截为数段,一部分从敌军的包围中撕开一条口子撤向山里头,一部分沿来路向洋东坳(现红军纪念碑所在地)方向撤退。当撤向洋东坳的红军在通过对面(当地称该处地名为“坟坡”)树木掩映中的一条水沟木桥时,突然木桥断裂发出声响,被从蟒溪河包抄到羊子岩(红军纪念碑所在地的背面山坡)高地的敌军发现,用机枪向着发出声响的地方扫射,仅此一处就夺去了红军数百条年轻的生命。

红军转战于石阡、镇远、施秉、余庆一带。于10月17日二进甘溪,在当地群众刘光荣等人带领下才秘密跳出敌人包围圈。经现五德镇尧寨、小鸡公(现镇政府所在地)等地,于10月18日抵达青阳乡冷家榜(现乡政府所在地),并于当晚发报向中革军委报告成功突围的消息。之后,红军从青阳冷家榜经毛里坪、现石固乡营盘坳,抵达龙塘坳,向江口方向进发。于10月24日与贺龙率领前来接应的部队在印江木黄会师(会师时红六军团已不足3000人)。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历经79日,行程5000余里,胜利完成了长征先遣任务。

石阡县委、县政府于1967年在甘溪乡政府西侧的洋东坳上,最初修建“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1984年5月20日萧克将军为纪念碑亲笔题词“甘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当年秋再题词“牺牲决胜勇当长征先遣队,浩气长存信是中华好男儿”。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该碑基面为草坪,四周植树,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三面以料石垒砌台基,高约5米,长约50米,一面依山,设台阶数级,往上是混泥土加固的后山,刻毛泽东《长征》诗和李真等将军题字。基面中心砌宝塔形正方体碑座,碑座由大到小向上分三台,高约2米。下台基石镶碑刻战斗简况碑文,二台基石刻陈靖、李真等诗词。二台基石上竖长方体石碑,宽约1米,高约5米,刻有萧克将军题字“甘溪死难烈士永垂不朽”10个大字。上世纪80年代,陈靖将军、周仁杰将军等重踏战地甘溪缅怀死难战友,并题字留念。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石阡县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的清明节,干部、工人、学生和当地的群众都自觉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

三、困牛山红军壮举遗址

各位朋友,下一站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困牛山,困牛山是100余红军集体跳崖壮举遗址。如果朋友们需要花圈或者鲜花表达心意的,龙塘镇街上或川岩坝街上随处可见。

困牛山100余红军集体跳崖壮举遗址,位于石阡县与思南县交界地带的龙塘镇川岩坝困牛山村,距石阡县城37公里。

困牛山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继甘溪战斗之后的一次胜利的突围战,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100余红军集体跳崖壮举”就发生在这次战斗之中。

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在甘溪战斗中失利,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围追堵截,被迫转战于石阡、镇远、施秉、余庆等县的崇山峻岭之中,寻机突围。

10月12日,红军转战至本庄,准备从葛闪渡渡过乌江,因遭到黔敌八团堵截而未能渡江,只好向石阡的龙塘镇方向进发,准备经板桥(今属思南县)渡石阡河。10月15日,红六军团前卫红十八师五十二团进占板桥,遇湘敌堵截,只好退守到茅坝,军团主力宿营龙塘镇朱家坝一带,当晚红十八师五十二团与湘黔敌展开激烈交火。10月16日,困牛山战斗打响,军团主力决定由白沙南撤二进甘溪,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奉命由前卫改为后卫,负责掩护主力撤离,继续与围堵的敌人展开战斗。当日,军团主力击溃阻击的湘黔敌军,经龙井乡的柏杨寨、三堂等地向今国荣乡、甘溪乡进军。五十二团完成断后任务,准备沿南撤路线追赶主力,行至关口时再次遭到湘黔敌军阻击。为保证主力顺利南撤,五十二团仅存的几百人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下,冲破敌人封锁,改道向西,将全部敌军引上困牛山。

困牛山三面临河、两面悬崖峡谷、四周高山环绕,地形险恶。红十八师五十二团仅存的400多红军上困牛山后,四周高山均被敌军占据。红军战士们背负连续激战2个昼夜的疲乏和途中误用桐油拌饭拉肚子的痛苦,临危不惧,顽强拼搏,在困牛山与敌人激烈交火。敌军中除了有穿制服的,也有穿普通百姓衣服的。红军打穿制服的一枪一个准,对穿百姓衣服的不打。狡猾的敌人见红军不打穿百姓衣服的人,便故意胁迫他们走在前面。红军怕误伤百姓,且战且退。

困牛山战斗,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党、中国工农红军是真正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

困牛山的土地记得、困牛山的群众永远记得,工农红军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红军选择了牺牲,把生的机会让给了人民。困牛山的群众逢年过节都以焚香化纸的传统方式,祭奠红军,并且代代相传,用他们的质朴续写着伟大的军民情结。

红十八师师长龙云和部份士兵自困牛山突围后,转战至与石阡交界地带的岑巩县(黔东南州)龙田镇一带时,仅存的数十人亦在沙子坡与敌人的战斗中伤亡殆尽,龙云师长孤身一人行进在龙田安坪一碾房时,由于受当地一保长欺骗而被俘,后又因叛徒出卖而被贵州军阀押解到湖南长沙,被军阀何键杀害。

红十八师五十二团无一人归队,红六军团再也没有红十八师五十二团的任何消息,以至后来的党史、军史均未能确切记载这段历史。

自2002年起,石阡县委党史办的杨又铸等同志在前人对这段史实挖掘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走访当年的跳崖幸存红军及其见证人,方使这段史实大白于天下,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媒体高度关注。中央、省、地多家主流媒体对困牛山战斗纷纷进行专题报道,萧克等原红六军团的老将军、老红军纷纷题字、题词缅怀,多位红军后代前来老一代的血战之地重温历史。2004年,困牛山战斗及红军集体跳崖壮举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规划;2008年,动工修建“困牛山壮举纪念碑”,2010年竣工。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碑名为萧克上将生前题写,该碑设计融入红六军团军旗元素和困牛山元素。现这里不仅成为石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也时常会有来自其他省市的人专程到此缅怀红军壮举。

四、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红军长征在石阡的陈列馆”。我们现在看到 “红军长征在石阡陈列馆”牌匾,是萧克将军1990年11月为该馆题写的馆名。

下面,请大家随我走进陈列馆,一起重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石阡的革命故事。

我们现在进入了序厅。

序厅的左面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说起长征,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泽东主席的长征诗。他的诗不但记录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七律·长征》是不朽之作。面对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面对白雪皑皑的千里雪山和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毛泽东看作“万水千山只等闲”。而逶迤的五岭不过是“细浪”,踏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一个“喜”字,更是表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工农红军一种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厅的正面是一组群雕,右面是一幅写真油画,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理想和惊人的智慧、毅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冲破了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经受了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了党内分裂的危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看到了陈列馆的第一单元,主题是“红六军团奉命西征”。一单元共有三个展项:

一是战略转移

1933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开始。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作为长征的先遣队,进行西征,择机与黔东的红三军取得联系,配合与支持中央红军主力即将进行的战略转移。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令西征进入贵州,与红三军会师,孕育了红二方面军,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建立了川滇黔革命根据地。

二是红六军团西征到贵州

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的率领下,从江西遂川出发,踏上了西进的征途,历时79天,行程5000多里,战胜湘、卾、桂、黔四省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贵州印江木黄与由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会师,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赋予的战略使命。

三是龙云简介

龙云,贵州省锦屏县茅坪镇人,1904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7月参加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的平江起义。1932年夏任红3军团第7军21师师长。1934年任红6军团第18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参加红6军团西征。同年10月在贵州石阡甘溪遭国民党军重兵突袭,所率红18师52团与主力失去联系后,龙云在困牛山战斗中指挥余部激战3昼夜,弹尽粮绝,率200多人突出重围。同月25日在龙颈坳战斗中负伤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于1936年2月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32岁。

甘溪战斗,红六军团主力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24个团重围之中。由于敌军封锁了交通要道,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六军团转战于石阡与镇远、施秉、余庆等县边界的崇山峻岭之中,与三省合围之敌展开了游击战。

甘溪战斗、困牛山战斗是红六军征战史上最为悲壮的战斗。在大敌合围、情况不明的严峻形势面前,全体指战员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奋力突围,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宝贵的力量;100余名红军战士“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集体跳崖,为中国工农红军英勇献身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红二、红六军团印江木黄胜利会师”展项: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贺龙率领前来接应的红三军在贵州印江木黄胜利会师。红二、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使两个军团团结成了一个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中央红军向湘西实施战略转移,起到了侦察、开路的先遣队作用,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现在看到的是“红二、红六军团在石阡开展的革命活动”展项: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转移到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一带活动,拟在这一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1936年1月7日至3月30日,红二、红六军团转战贵州,开创了川滇黔革命根据地,于7月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最终促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朋友们,辛苦了吧,但我们高兴的是收获也不少。让我们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发扬百折不挠的红军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同步奔小康,踏着先辈的足迹前进!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