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 中学教师应如何备课

中学教师应如何备课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23-11-20 阅读: 1.26W 次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应担负的神圣使命。随着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提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备课能力的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一节课的成与败。那么应如何备课,使教学有效性得以最大化呢?

中学教师应如何备课

1、必须深钻细研教材。

广泛搜集有关本课的教学资料,对本科目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然后依据知识点和主要问题设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就以“1、2、3、4、…”的形式条列,目标的确定遵循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这不只是仅仅准备教材内容,或只是教参到教案的简单的“块移动”。要求教师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要求教师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取舍,巧妙地调整组合,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程序设计;要求教师从参阅配套教参和优秀教案中受到启发,帮助挖掘教材,拓宽教材,打开思路。

2、教师备课要备学生

备学生的前提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地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更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深度与广度,讲解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了解学生要学习什么、得到什么,从而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的目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他们去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帮助他们设计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

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3、教师备课还要备自己。

备自己,有四层含义:

一是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使自身在文化素养、科学知识、人格魅力上有足够的品位、能力和感召力。文化素养需要长期的积淀,科学知识需要刻苦的汲取,这里特别要提一下人格魅力,教师的情感立场、理想精神、敬业态度、超功利的道德品格、负重前行的超常意志,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有很深的影响力,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认识特点、情感特点、意志特点,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以及不同等层次的能力特点,这一切都必须要在备课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三是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靠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了。

四是根据能力大小和自己在某一个教学阶段的侧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新教师通过设计详案熟悉教材,弄清教材的体系,积累教学的经验;开展教科研课题实验的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满足实验要求的特色教案。再如,对某一教学环节还不够上水平的教师,可着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上采用多种设计方案。

4、教师备课更要备方法。

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师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如何把教材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把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就要研究教学方法,这是实现教学任务的保证。

教师研究教学方法,必须紧紧依据每次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的类型和结构,保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最重要的阵地。既然要以学生及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课堂教学就应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时空,教师应退到次要的位置,来扮演学生活动的欣赏者、帮助者和指导者。所以备课主要是准备这些方法,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去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其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也可以是一种激励;引导的内容既有方法和思维,同时也有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做人的道理。

5、设计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备课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特别是新课标新知识的引入很重要。上课伊始可利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讲个历史小故事,或提出问题、或多媒体播放历史音像等。这些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即达目的;倘若这情景又能和教学内容有很大的相关度,则称佳作,其效果则更好教学过程中除设计情境外,还要设计以教师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的认知活动中的必然要素,并影响认知活动的进程。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全身心投入教学,以自己的兴奋情绪去激励学生,以自己的主动性唤醒学生,以自己的朝气蓬勃的精神去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和教师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把历史教学带入乐思乐学和谐的境地。

6、设计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有意义的问题。

有意义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把教学引向深入,没有问题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设计要注意适当的深度、难度、梯度、角度。问题要从易到难,符合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沿着知识的脚手架向上攀登。提问题的角度要变化、要新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设计的问题要能把教学引向深入,如从现实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引出历史事件等等,通过历史的学习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和谐,信息交流通畅,使教与学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7、注重课前的二次备课。

我想,在备完课后,不是只等上课,必须再看一遍教案,进行一次再备课。把教学步骤、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再仔细琢磨一番:教法是不是非常恰当?问题这样提出是不是恰如其分?某个问题放在前面先讲到底好不好?……这样临时再做些增、补、删、减,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使教案越发完善,使教学内容熟烂于心,使操作教学过程更加游刃有余、挥洒自如,使整个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这样,虽然教案书写乱了点,但课前准备充分,心中有数,眼里有学生,心中有重点,讲起课来才能自如、潇洒,课才能讲活。我认为,那种讲课时离不开教案,照本宣科的死板的教学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而那种教学重点不明确、课堂上离题万里的胡侃乱讲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学效率因此也就不会理想。

8、备课的环节多用留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

备课过程中的留白,最重要的即是把原来教师提出的问题交由学生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变换的又一体现,也是新课程理念规范教师课堂行为的一条严格标准。“教学设计的理念上要从关系入手,关注教学中人的存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生活世界的多向互动及其效果。”然而,如何让学生既充分发挥自主性,又不天马行空,达到所谓的“效果”比原来的科学设置课堂提问远远难得多。

9、及时反思,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结束后要进行反思,这种教学后的备课是为了修正以后的教学行为。例如反思对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当足够尊重,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这种不断总结和改善就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就会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