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范文 > 工作报告 > 以“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半年实践报告

以“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半年实践报告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19-04-10 阅读: 2.58W 次

1. 介绍

以“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半年实践报告

自归国后,我在所教学的三个班全力推行以"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半年过去了,是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时候了。

以"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核心是讨论。然而,这种讨论不是毫无根据,漫无目的,拍着脑袋就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讨论,而是紧紧扎根于“所读和所听"。在外语教学中,"听说领先"经常被提及,然而这事实上是一个悖论(paradox),因为当提出"听说"领先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是"听什么、说什么的问题"。在外语教学中,尤其要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我们不能重复"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这种实际上交际意义不大的练习,更不能把口语教学上成语音练习课。字正腔圆,在实际上也并没有那么重要(见马拯 XX)。如此培养的所谓口语交际能力是很难用于交际的,因为在真实交际中,本族人说的可能是"how are you doing?"而不是"how are you",回答也可能不是"i am fine",而是"i am good."(哦,天啊,怎么可能是i am good!)。 答案很简单,没有"读"何来说?如此,又何来"听说领先"之说?

我一直坚持认为,对交大的学生,最好的最理想的英语课就是"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因为它有深刻的二语习得及外语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同时又以交大学生的现实语言水平为依据。成功地推行以"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将会是多么令人鼓舞和兴奋的事情。然而,临近学期近结束时,一个学生在来信中说“我觉得老师有点理想化"为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注脚。 2."读听"为基础的讨论课的理论及现实根据

krashen理论,美国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模式,中国语言教学的流弊

3.实施的结果课无法实施

4.失败的原因探讨

(最深刻的原因在于以测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班级规模;与通识教育面临相同的问题市场化下选课很多,无心认真阅读)

5. 结论。

一些根本性的体制不变,推行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都很难成功。语言教学的一些思路确实需要改变,研究型教学在国内很难推行,大学英语教学很难实施研究型教学,在于它不是学科为基础,专业教师难有用武之地。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