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范文 > 调查报告 > 有哪些农村调查的实践报告

有哪些农村调查的实践报告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10-12-14 阅读: 7.9K 次

篇一: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有哪些农村调查的实践报告

一、概述:由于农村经发展慢,农民生活依旧没有很富裕,特别是我们村没有民办企业,农民只有靠种粮食、外出打工等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因此,我们村只能靠一些副业来争得更多的外快,有养猪的,有养鸡的,但是我们村以养蚕占据最多。养蚕业由兴到衰在我们村慢慢的演绎着。基于我村养蚕业的兴衰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基于原因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调查方式:通过访问本村养蚕的业主,以及上网搜查一些原因,加上自己分析原因。

三、养蚕业兴衰原因:

(1)没有更多其他经济来源 农村毕竟是经济发展薄弱,没有更好的其他经济来源,农民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没有文化知识。所以大部分农民只能发展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经济,近几年来养蚕、养猪、养鸡等一些个体经济兴旺起来。农村不能和城市相比较,农村毕竟比城市是落后的,特别是教育,这样使农民们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在农村寻找一些赚钱的事情是很难的,这必须考虑到很多东西,如农民的文化知识、农村的经济发展结构等。因此,在我们村许多农民选择了养蚕,这是我们村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毕竟他是易操作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应更注意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注意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2)养蚕业赚钱快 之所以许多农民选择养蚕业还有一个很总要的特点,那是养蚕业赚钱快,基本上养一次蚕只需要十几天就可以上蔟,而且镇里回收并直接付钱。因此我们村许多农民选择了养蚕业,毕竟这些钱来源可靠,可以解燃眉之急,农民所选择了养蚕业。 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超出十几天在家里帮忙养蚕,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养蚕业一年可以养四次,这样本村农民家里一年可以有四次收入。时间短,见钱快,所以许多本村农民选择了养蚕业。

(3)有镇里的技术支持 对于养蚕业,我们xx镇是很支持的,因为他是我们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现在我们镇里建立了蚕茧站,还给每个村配发技术员,这显示了本镇对养蚕业的特别重视。由于镇里的重视使我们村的养蚕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几乎我们村家家都养蚕。 当养蚕在我们村发展的时候,技术员也会帮助村民们来解决一些难题,在镇里的领导下养蚕业在我们村兴旺起来。当蚕茧形成时,技术员帮着村民们到镇里统一销售,这样农民们不用担心蚕茧的质量问题。由此看来有镇里的技术支持,很多村民也会走上养蚕的道路,毕竟养蚕不用担心技术问题。

(4)养蚕业多带来的热潮 许多本村农民当外出没工作可干时,他们看到养蚕可以带来家里的补贴,于是各家纷纷栽种桑树准备养蚕。从嫁接小桑树到桑树长大,村民们悉心照顾着,这是他们的心血。当养蚕业给村民们带来很多收入时,其他人们也看到了明显的收入,于是都纷纷种桑养蚕,这样桑树在我们村迅速生长代替了粮食庄家的生长。正是由于养蚕业带来的热潮使更多村民们升起了养蚕的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桑树在田地里生长着,从远处望向我们村庄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在我们村到处都可以闻到桑树的气息。这样一来使村里、镇里更加关注我们村的养蚕业,这就是所谓的养蚕热带来的热潮。

篇二: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刘文斌

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

一、活动简介

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指导老师:曾山

团队成员:彭博翔、刘文斌、殷秀丽、黄美营、潘鸿杰

活动地点:潜江市王场镇代河村

二、活动背景

20XX年XX月XX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20XX年XX月XX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返乡人员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创业。

“农村互联网之家”实践队响应国家的号召,深入农村,了解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情况,并利用我们学院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的优势,积极宣传互联网+的概念,帮助农村居民利用互联网的大发展,拓宽农业的经济收益,争取让农民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益处。从一开始的创意想法到最终的项目确定,我们都始终保持信心,因为互联网+这个新兴概念自从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以来,互联网+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互联网方面的专家更是提出,互联网+在农村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新的途径。

三、活动形式

1、关于互联网的情况调查

本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代河村,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新农村建设程度还不够。通过指导与帮助农村居民开展网络建设,我们的团队可为代河村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微薄之力。这一些都使建立在对本村具体情况的了解下进行的,通过调查得到最真实的资料,以便后面新农村互联网的建设。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农村调查互联网覆盖率,了解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概念的理解,以及了解互联网建设的相关情况。

2、互联网宣讲会

对于农村来说,缺的往往是先进的理念,没有思想上的支持,思维会持续僵化。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通过调查得到真实的资料的同时也为农村带去互联网环境下的先进理念。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洗礼。

在现阶段政府应也会给予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多种通讯手段,建立起覆盖郊区县、乡镇、村的农村信息网络。建立各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和培训农民使用各类信息设施,掌握电子商务的各项技能。

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减灾防灾等信息;同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网上交易的平台,支持B2B、B2C、C2C等多种交易模式,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

应逐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完整的产业链。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结合其它通讯手段,大力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农民信息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另外,还应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农村信息化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四、活动内容

1、调查内容分析

1.1. 王场镇戴河村被调查居民年龄比例:

本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潜江市王场镇代河村,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新农村建设程度还不够。本村中共有420户,居民人数为1860人,留守人口为800人左右。通过两天对王场镇代河村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本村留守居民中青壮年比例偏低,在留守居民中中老年和小孩偏多。其中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全村的63%,20岁以下的占到13%,21岁至40岁的青壮年仅占到全村人口的24%。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一个区域的年龄比例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区域的发展,21世纪的社会是人的世界,只有拥有活力的年轻群体才会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思想,才更容易让新的理念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在本村中虽然中老年人偏多,但40岁以下的居民占到了本区域居民的37%,可以很好地推动当地互联网的发展,让本区域更好的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年轻群体的比例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这个区域的发展,区域中的居民能否很好地接受新的事物,能否接受新的思想,这对本区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1.2.王场镇代河村居民文化程度比例:

一个地区的居民的文化程度,从根本上影响着这个地区的发展,王场镇戴河村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级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仅为5.6%。高于50%的居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比例为41%。本村居民中大部分居民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这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这一地区的新型产业的发展。

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高素质、高文化程度的人群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地区要想有很大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地区中的居民文化程度,加大这个地区居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文化程度对本地区发展的不好影响。

1.3.各年龄段人群对于网络以及电脑的使用情况:

通过本实践团队两天的调查和了解,了解到各年龄段中家庭电脑拥有情况、家庭宽带安装情况、常用软件使用情况和购物软件使用情况,得到的具体情况如上表。

通过我们得到数据可以很明显的得出以下结论:

年轻化的群体对于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比较容易接受,对于互联网,年轻化的群体中从各方面使用的都比较多。有部分家庭没有家庭电脑,但依然安装了宽带,他们通过手机这个大众产品与网络互联。他们从使用互联网的硬件配备以及网络互联的基础条件,到使用互联网上的服务,将互联网运用到生活中,并积极带动家庭使用互联网,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年人群体中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跟他们的年龄段有着很大的联系,这间接地跟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他们中有的人对互联网使用的频率跟家庭因素有着很大的联系,大部分中年人是在他们子女的推动下才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

在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当中,受到传统的思想和自身文化程度以及其他某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接受新的事物时总是处于一种谨慎小心的状态,不敢去尝试。年龄在61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比例为0。在调查中通过与被调查者交流,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文化水平低下,再则老年人视力的原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条件去了解互联网;但有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通过家中的小孩和一些青年人也可以间接地接触到互联网。且大部分的老年人感叹互联网的作用强大,有很大的帮组,只可惜自身某些原因导致不能使用互联网。

篇三:我的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的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说到乡村建设,像是每次重大的会议都会提到。但却总是不能很好的落实。我想中国的农村始终是落后和愚昧的代表。现在是,在将来的几年到几十年中都会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并不是表面中呈现的这么遥远。它们潜在的差距根本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从经济上,政治上,尤其是城村人群的心理差距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XX年1月20日,我坐上到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卢子沟村的汽车。那天正下着蒙蒙小雪。天气阴冷潮湿,县城的空气污染严重,一路上充斥着难闻的味道。当车子行驶在城村过渡路段时,透过车窗沿路是两排光秃秃的白杨树干,往远处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面还留有玉米收割后剩下的玉米秸秆,满地狼藉的玉米叶随风漂荡,地头摆满了玉米根,沾满了泥土俨然一颗颗手雷。再远处又是光秃秃的树林,衬着远方高耸的群山勾勒出天的轮廓,北方的农村一年只能收获一次(除非用大棚,但那样成本较高),每年秋天收割之后。地里便是一片狼藉。当地的居民使用玉米秸秆当燃料,用玉米秸秆生沼气(当然,沼气只限于富有的人家)。有的农家就很有效的利用了玉米秸秆,收割过后,其用旋耕机将玉米秸秆切断或切成碎块,然后用机械犁将其埋入地下。即起到了翻土的作用,同时玉米秆在地下,经过一个冬天的时间,腐烂变成了肥料。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但是这种做法为什么得不到普及呢?究其原因有二:

①进行此项活动。需要租用旋耕机,一亩地是20元(一般的价格),再加入犁地费用一亩地也是20元即一亩地共用40元,而只犁地一亩地仅用20元,这样算来,这样做需花费两倍的价格。

②这样做费时费力,更多的农人都希望在经过秋季忙收后,都希望能有一些闲暇,(当然以上仅以玉米为例,也都是车上问一位农民而得)……

冬季的村子里非常荒凉,也只能偶见几个行人匆匆走过。却到处能看到村民家门前堆着的粪堆,堆放着的玉米棒。村民们将自家的生活用废水毫无顾及直接倒在街道,小巷上,生活垃圾也堆放的到处都是。使得村子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充斥着难以名状的味道。

这就是我眼中的乡村建设,尽管国家号召了好多年,但中国的农村,或者中国北方的农村。抑或是我眼中的中国北方的农村依旧是这样——脏、陋、差。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