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范文 > 调查报告 >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汇编六篇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汇编六篇

推荐人: 来源: 时间: 2022-12-19 阅读: 2.4K 次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学生调查报告汇编六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河大坝调查环境情况。

我们来到了黄河大坝,让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有吃完羊肉串的竹签,有吃完零食的包装袋,有吃完早餐的白色塑料袋,还有香蕉皮。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位叔叔吃完了的香蕉皮就随手扔,我连忙拿出照相机,把叔叔扔垃圾的景象拍了下来,并且过去对叔叔说: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保护环境才对。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堪学业等诸多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些,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以及面对。

首先是自卑心理。这是普遍出现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现象。具体体现在“我成绩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强”“我家没有某某某有钱”“我长得实在是强差人意”等等方面。而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让自己的才华,自己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的去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见自己发光点看见自己长处,只有这样全面的立体的判断自己才能得到稳步提升与发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后是孤独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条件都太优渥了,所以他们有一大堆的时间来捏造自己莫须有的孤独。我们要看见社会上那些衣衫褴褛的工人讨不到工资一脸尘土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孤儿院里孩子们笑容背后没有父母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年事已高无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时的孤独,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孤独根本就不值一提,1000字作文《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1000字作文》。我们可以敞开心扉与朋友老师家人面对,用知足来化解莫须有的孤独。

然后是有关嫉妒心理,这个多是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有关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别人比自己人缘好,别人有男孩子喜欢,别人家境优渥,而面对这种正常的心理我们应当用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要知道好的条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创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要看到发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别人哪里比自己优秀哪里比自己条件好。

唯我独尊心理出现在和家人的相处里。认为家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认为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么要求都必须要满足,要比别人好,人家都要听我的。这种心理要去多体会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就能解决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了。

厌学心理的人往往没有远见,他们贪图一时玩乐,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几十年人生。需要别人去开导他们走出象牙塔,了解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要远见到几十年以后自己脱离父母独立了靠的是满腹经纶去闯这个社会,通过学习去计划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摆脱鼠目寸光的厌学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在此例举几种。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去提高改变自己,顺利成功的走过我们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将来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动后悔不已!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为了解我代课的班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开展课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提供依据,我对初一的7、8两个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

这次调查力求全面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一)自主学习效能感(二)自主学习习惯(三)自主学习方法(四)上课思维(五)自主学习评价(六)自主学习拓展。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选取初一7、8班,共9个教学班。发出问卷124,回收问卷,124份,均有效。

调查采用学校自编的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共18题,前16题是选择题,要求学生在每题的若干选项中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回答。第17和18题是非选择题,由学生填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学习效能感的调查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产生兴趣,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1、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自觉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68%, 22%的学生是在家长、老师的督促下完成,10%的学生认为完不完成无所谓,从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

2、在学习上你对自己的信心。36%的学生充满自信或有把握, 50%的学生认为需要再努力,14%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上比较困难,没信心,调查说明:86%的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到,学习是需要努力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学习充满信心。但也有14%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3、你喜欢某科目是因为。56%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兴趣,喜欢某科目是因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占33%,7.3%的认为是师生关系好;3.6%的认为是老师的外表。调查说明,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凭自己的兴趣学习某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4、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学习。55%的学生是以愉快的心态学习,37%的学生是以紧张压抑的心态学习,10%的学生是以无所谓的态度,从调查中看出,学生在学习上压力比较大,令人担忧,应加强小升初的衔接工作。

(二)学习习惯

1、你最喜欢老师留什么样的作业。22%的学生喜欢留抄写型作业,41%的学生喜欢口头背诵、动手实践型作业, 16%学生喜欢自己给自己留作业,21%学生喜欢不留作业。调查说明,学生喜欢留多种形式的作业,口头背诵、动手实践型作业学生最欢迎;16%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表现出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22%学生喜欢不留作业,表现出部分学生的懒惰性和厌学情绪。

2、上课前,你的预习情况。83%的学生能进行预习,但只有48%的学生会预习,27%的学生从不预习,从调查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但很多学生不会预习,只是看看书而已,有27%的学生从不预习,这方面需要教师进一步给予有效的指导。

3、在做作业的方式与时间。19%的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60%的学生先做作业、有问题才翻书,21%学生先做作业、遇到问题就不做了。从调查中看出,多数学生先做作业,有问题在看书;19%的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是一种比较好的作业方式;21%的学生遇到问题就不做了,存在学习的依赖性,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在作业时间上73%的学生在12小时之间。

(三)学习方法

1、听课时是否有自己的学习目标。21%学生上课前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师讲课时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占30%,36%的学生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 13%的学生始终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堂上听课心中无数,跟着老师走,对制定好学习计划目标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2、课堂上,做笔记的情况。41%的学生有所选择,记下一些新的想法,记下所有板书占34%,25%的学生从不记笔记或随便记一点。学生记听课笔记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数字中说明,大多数学生不做笔记或不会做笔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

(四)上课思维

1、你上课的思维状态怎样。73%的学生认真听讲,把握教师讲的知识要点并认真思考,10%的学生记住老师的每一句话;17%的学生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思维,从调查中说明,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但17%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教师忽视了这一部分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发展。

2、上课时你对老师的问题思考程度。能思考80%以上问题的占29%, 28%的学生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在60%以下,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导致28%的学生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在60%以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的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加课堂讨论的情况。26%的学生努力发言,常引导本组同学,49%的学生按讨论要求做,不想参加、不发表意见占25%。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跃,教师的教学问题设计、讨论组织形式还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因此,结合年级学科特点,经常组织活动十分必要。

4、上课时,有没有过激动兴奋的体验。15%的学生经常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有时产生上述情绪59%,26%的学生产生过无聊、灰心丧气的情绪,总体说明,学生上课时学习情绪比较低落,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一定的关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讲究教学艺术。

(五)总结评价上

1、你是否定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15%的学生经常定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偶尔和考试前进行归纳总结的占68%,17%的学生从不归纳总结。调查说明,学生没有养成定期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为了考试而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

2、对学习的评价。39%的学生在每单元或章节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评价,47%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认真的思考并改进,14%学生自己不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无所谓。这说明,学生比较重视对学习的评价并不断改进,但缺乏主动性,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

(六)自主发展

1、你经常阅读哪类书籍。19%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36%的学生经常阅读中学生读物,26%的学生经常阅读武打小说,什么都不阅读19%,从数字中说明,81%学生有阅读习惯,但阅读书籍不同,有近26%的学生阅读武打小说,有19%的学生还没有阅读习惯,教师积极的进行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你认为自己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什么。37%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讲授,21%的学生认为从不同的渠道获得,如报纸杂志网络。1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独立学习,学生能正确认识知识来源于不同渠道,反映出自身知识的价值趋向,总体上说,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还不能充分认识。

  四、建议与对策

1、根据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开展在课堂中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十分重要,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3、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有针对性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激发学生动机、提问的实效性、引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学习评价、学习监控等),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研究中。

4、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构建学科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应延伸到课外、家庭,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①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在大的环境背景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本学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调查的设计:

1)、时间:20xx.1x.18--------20xx.1xx.22

2)、地点:五常市实验小学

3)、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4)、方式:问卷

  一、调的项目及内容

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挫折适应、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厌学及性格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情况分析:

1)全校共发放心理调查问卷3066份,返回20xx.有效问卷1436份,无效600份。

2)从调查情况看,学习上存在问题的 集中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马虎、自主性、厌学情绪等。根据统计,这一类学生达到1000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占49%。其次所占比例较大的是社交障碍。在调查过程中,这类学生有109人,占0.05%。主要反映在不会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不爱主动与他人交往。自私,以自我为主。缺乏自信也是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类人群有103人,占0.05%,主要表现在胆子小,声音小,不敢说话,不敢发言,不敢与老师沟通。排在后面的是个性问题65人,考试焦虑60人,挫折适应问题44人,青春期教育问题25人,情绪问题25人,感觉无助的有3人,情感缺失和适应障碍各1人。总体看,全校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占全校的2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我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学校层面,通过调查,我们已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请相关家长到校现场进行咨询,辅导,开办家长学校等,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的科学治疗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了解我们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为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提供依据,20xx年10月,我对本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小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课外阅读、写日记和作文、做读书笔记、做作业等各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问题。

3、调查对象:本班,六年级三班65名学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概述

本次共发出65份问卷,回收65份,回收率100%。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本班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上课、阅读、查阅工具书、写作等各方面的习惯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二)数据分析

(1)预习情况。

从以上的问题答卷来看,只有大约30%的学生能够坚持天天预习,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预习的意识,30%的学生虽然能做到偶尔预习,但离形成习惯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偶尔预习的学生也许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总之,可以说还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

(2)专心听课。

就整个调查问卷分析,有17.9%学生能够上课专心听讲,有48.9%学生上课时比较专心,19.3%的学生在上课是思想偶尔开小差,13.9%思路没有跟着老师走。

(3)是否举手发言。

在通过问卷的调查和我上课时候的观察,大致做了数据的计算: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的学生只有11.5%,比较积极的有33.1%,很少举手发言的占40.5%,从来不举手发言的有14.9%。

(4)上课提问。

我们班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针对课文提问的学生仅占人数的5.9%,偶尔提问的同学占人数的46.3%,从来都不提问的同学占了46.3%。

(5)与同学探究、合作学习。

问卷中大致做了计算,有62.%的学生喜欢和同学合作学习,28%的学生喜欢,可是在交流时候口语表达欠缺。只有10%的孩子不喜欢与同学合作学习和探究。

(6)课外阅读。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和班里的询问情况来看,我们班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可是这只是一部分同学,大致做了计算有40%的学生有这样的好习惯,但60%的同学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7)上课做笔记。

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告诉学生,要学会做笔记,这样才能慢慢的积累。但是从问卷显示有24.4%的学生是常常做笔记,可是有51.2%的学生是很少动笔的,还有24.4%的学生是从来不做的。

(6)使用工具书。

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认得的字,含糊不清的问题,使用工具书是最好的途径,可是从调查中分析有30%的学生会经常使用工具书,40%偶尔使用工具书,还有30%的学生从来不使用工具书。

(7)写完日记或作文后会主动修改。

我们班的学生在写完日记或作文主动修改的只有25.6%,有17.2%的学生从来不修改,有时修改作文的占57.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写作兴趣不高,没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完作文后不会主动修改。

(10)怎样做作业

从调查看出,每次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有33.8%,52.2%的学生有时能独立完成作业,14%的学生做作业时经常需要别人帮助。可见,学生们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够强,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成因分析

这种状况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认为,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师方面:

(1)教师没有从班内的学情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情况要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才能因材施教。我认为前者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是会受到影响的,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学生习惯不好。学习习惯要是培养好了,之后因材施教也就非常简单了。

(2)对学生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做。

(3)在上课时没有及时的矫正学生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

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有的教师会用眼神提醒,但光这样做是不行的,还应该寻找学生不听讲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现在是信息时代,应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学生在上课时候就不会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等不好的习惯。设计的问题要用一条主线贯穿整篇文章,这样学生们在学起来也不会觉得因为问题难而不思考不动脑了。

(5)以满堂灌的教学使孩子失去了许多探究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弄不懂,喜欢为学生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反而使学生失去了探究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自己不肯去查资料、查阅工具书,从来不愿自己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2、学生方面:

(1)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根本不把预习当一回事,即使老师布置了他也不会去做。

(2)学生的课外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厌学。

(3)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

(4)自觉性不强,好习惯的养成之初需要意志力的控制,而小学生的意志一般都是比较脆弱的。

3、家长方面:

(1)家长素质的差异,制约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我校虽然是县城的小学,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来自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观念陈旧,方法不得当,孩子做得好不知道表扬肯定,孩子做得不好不是打就是骂;而不乏出现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过分溺爱,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只要是孩子不愿意做的事一律不让孩子做,在学习上也一样,只要是孩子觉得为难的问题,就会心疼地让孩子知难而退。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没有恰当的方法。

(2)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3)家长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家长很少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籍、各种工具书等,

有的家长喜欢打牌,常常和亲朋戚友在家里玩牌,弄得家里乌烟瘴气,孩子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严重制约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一般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于孩子的学习辅导、能力培养等却无能为力。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是很难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四、适应的对策

1、教师方面:

(1)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学习与之相关理论如:20xx版本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良好习惯内化为语文素养——谈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学生是教师的镜子,什么样的教师必将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都是模仿专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包括业务与德行,都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预习的方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修改习作的方法等,利用课堂教学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4)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期间,只要发现有进步的同学,就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尤其是对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要进行奖励。

(5)多种方式的评价。要加强对优秀学生的宣传表彰,评选各种先进分子并大力宣传,如在学生中评出朗读之星、小小书法家、作文之星、预习能手、等,用这些同学的好习惯去促进其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6)要长期进行家校联系。定期给个别家长打电话,与家长共商习惯养成对策。制定习惯养成家庭评价制度,设置家庭评价表格,请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校,这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

(8)要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

2、家长方面:

(1)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孩子学习期间,不能将朋友带到家里玩牌、唱歌等,父母之间要团结友爱,切不可当着孩子吵吵嚷嚷,应尽量让家中保持安静。这样可以减少外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2)为孩子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首先应给孩子配备齐全学习用品。如购买各种适合儿童阅读的课外书籍;为孩子添置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适当为孩子订购一些报刊杂志;为孩子多准备几个笔记本等。然后家中应有专供孩子学习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应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还应有可供孩子存放学习用品的书柜等。孩子的学习天地应光线充足,这样可以防止孩子近视。

(3)针对小孩子意志力不强的特点,家长应严格的要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

(4)课外要选择适合孩子的辅导班,不能盲目的补奥数、奥语、舞蹈、画画等。

3、学生方面

(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认识良好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制度。让学生对照评价制度对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如把一周来每堂语文课里的学习表现按积极(☆)一般(△)不认真(×)如实记录,把一周中所有语文作业的情况用“☆”记录下来,周末统计,个人自我反思,找出存在问题,肯定并自我表扬有进步或好的表现,而后向家长汇报,最后,教师为他作好周小结,将表现好的方面张榜公布,如此坚持,期中、期末两次总结,凡表现好的进行鼓励,凡表现进步大的也进行鼓励(均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做法,把平日里稍纵即逝的好的表现都如实展现在自己面前,使得容易忽视的而又很重要的行为得以不断加强,规范,影响他人,从而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追赶的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上课专心听,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广泛阅读”等好习惯的养成。

(3)成立小组,建立学生互评制度。让学生每周相互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4)成立兴趣小组,如朗读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等,小组活动由小组长组织,由全体组员集体商议、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只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试着从教师做起,从学生做起,从家长做起。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自主学习,及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社会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条件,它的质量对在校期间的学生、生活及终身幸福都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不仅影响到当前的精神生活,而且还影响到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的质量及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为了了解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状况,我们做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此次调查,我们便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展开了调查与探讨。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对象:在校大学生

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调查。

3、调查方法:这次我们做了一个对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调查。此次调查我们对34名同学进行了提问,其中包括18名女生,16名男生。而在这些同学里,我们又针对文理生进行了分开调查,34名同学中,有17名文科生,17名理科生。我们希望通过调查,分别研究男生和女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在社会交往能力上的区别。其中有10道问题,类似于“是否积极参加学生会或班级干部竞选”“是否敢主动与陌生人交谈”“在大学是否做过兼职”“你觉得你的社会交往能力怎样”等。这些问题都与社会交往能力有关,做完调查后我们还进行了评分和强弱能力的.分类。

三、调查内容:

性别 文或理科:

Q1:你敢主动和陌生人交谈吗?

A.敢 B.不敢

Q2:你会选择和哪种类型的人交朋友?

A.外向型 B.内向型

Q3:当你得到新认识朋友电话,手机,QQ,或其他联系方式后,你会不会主动联系?

A.会 B.不会

Q4:你会主动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吗?

A.会 B.不会

Q5.:是否会积极的参加大型的比赛或演讲联谊活动?

A.是 B.否

Q6:你是否在上台演讲或与人交流时有紧张感?

A.是 B.否

Q7:是否积极竞选学生会或班级干部?

A.是 B.否

Q8:在大学期间是否做过兼职?

A.是 B.否

Q9:现在还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联系吗?

A.经常 B.一般 C.从不

Q10:你觉得你是社会交往能力怎样?

A强. B.一般 C.弱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34名同学的调查后,我们统计出结果并进行了能力强弱的区分。其中社会交往能力强的同学有23%,社会交往能力一般的同学有63%,社会交往能力较弱的有14%。由此可见,普遍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处在一般水平。接下来,我们将会针对男女生、以及文理科的不同进行深入的分析。

1、男女差异:

根据本次调查反馈的表格中分析数据。男女抽样调查基数为男生18人,女生16人,总人数为34人。依照比例计算得出,男生社会交际能力优秀比例占总人数的9%,占优秀人数的40%。女生社会交际能力优秀比例占总人数的13%,占优秀人数的60%。此项数据表明,社会交际能力优秀的人数女生相比男生有微弱优势。导致这项数据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我国男女比例失衡,女生相较男生人数较少等总总因素导致,女生在主动交际上有优势,容易产生自信心。而男生人数较多,竞争压力大,失败几率高,导致自信心受挫,变得不敢主动与其他人交流,导致交际能力不如女生。

社会交际能力一般的人群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均占总人数31%,在一般人数中各为50%。男女在此方面非常相似,男女交际能力一般的人群中主要表现在不太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而在与陌生人交流上较同为社会交际能力一般的人群男性比女性优异。社会交际能力一般的女性在公众场合表现力也没有男性优异。但在于相熟的人交往上女性的活跃程度和能力都高于男性。产生这数据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社会交际的方式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交往的好坏多取决于交际时间的长短和相熟程度,而男生表现欲更强,交际的好坏也多取决于感觉,感觉好的自然而然关系更好。

社会交际能力差的在总人数中占13%,且均为男性。此项数据表明,女生极少数人群会出现社会交际能力差的现象,而男生近年大多沉迷网络游戏,出门次数减少,很少与人交流,导致回归现实社会不敢和不会与人交流,即使主动与人交流成功几率降低,自信心受挫,更加不敢与人交流,从而社会交际能力变得更差。

2、文理科差异:

文科

差:占文科调查总数的6%

一般:占文科调查总数的70%

优秀:占文科调查总数的24%

理科

差:占理科调差总数的40%

一般:占理科调查总数的40%

优秀:占理科调查总数的20%

1.就以上数据来看:文科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要强于理科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就调查结果分析:对文科大学生来说能说会写是是对其自身的一大基本要求,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本身就得到了不少的锻炼;而理科相对文科来说则更多的是思考,交流的时间相对少,加之缺乏相应的锻炼机会,所以文科大学生普遍比理科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强。在文科与理科中,男女之间的比例差别也很大,文科中男生偏少,所以在文科中的男生在大学生活中得到的锻炼机会就会更多,只要自身能够得到更多的自我认识,必定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生活中,文科生会组织各种活动,由此就需要自身不断的去提高,不仅是在熟悉的人之中能够交流,更重要的是能够跟更多的人去交流,由于种种实践,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加强;而相对于理科生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习理论性的知识,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图书馆等各种存有大量学习资源的地方;由于学习的思维方式以及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所致,文科生社会交往能力会强于理科生。

3、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从个人内在方面分析:

1、嫉妒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嫉妒已成为一种极端消极及狭隘的病态心理,阻碍着我们的日常交往活动从而影响我们能力的提高。如在团队合作中怕自己才能不能得到展现,见别人比自己出众就心怀不满。

2、 孤独心理:

孤独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及生活。如只愿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不愿与其他人主动交流。

3、 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际交往及社会协作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和人交完,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4、自负心理: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这种人不会得到大家的青睐,即使有能力,一般人也不会找她帮忙,这种人有一种独立于外界的高傲,是团队协作的大碍。因此,应该将自负化作自信,更好地融入团体、社会。表现为在团队队中以领导者自居,不服从团队的安排,不能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畏惧心理:

社会的人际关系复杂,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一事实,只有调整我们的心态,而不应该畏惧这一事实,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我们也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当中去。这种情形表现方式是多样的,例如,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说话,自己不同的观点不敢表露等等。

6、异性交往易遭受非议:

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但是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会障碍。异性之间的关系很难猜透,也容易遭受非议,为了避免非议,异性之间就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就是一种大环境所致。要改变这种大环境,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需要我们改变对异性交往的不正确的认识。

(二)社会外在方面原因分析

1、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及居住环境等社会因素变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呼影响及国家政策独生子女的变化的影响,以及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影响,大多数养成自私任性、依赖性较强、不懂得关心尊重他人的性格。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受其负面影响,由此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导致在一些团队合作中,只顾个人私利,不管团体利益的现象发生。

3、互联网络的普及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成为互联网最频繁的使用者之一,使其沉溺于网络交往而忽略现实人际交往。大多时间用于上网交流,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时间少,最终导致大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受到影响,不能很好与人交流,更不利于团队合作。

五、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十分重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现状及问题,让我们迫切需要找出相应的对策去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但要遵守平等、诚信、宽容、信任、礼仪、慎独六个原则,而且对于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沟通策略。对于死板的人,要有热情耐心;对于傲慢的人,要适当反击;对于好胜的人,要适可而止;对于性急的人,要避免争吵;对于老练圆滑的人,要多加防范;对于口服蜜饯的人,要敬而远之;对于刁钻刻薄的人,要保持距离。

(一)针对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要注意语言的魅力,减少嫉妒心理。

2、减少孤寂感,勤加浇灌,经常联系。

3、抑制自卑心理,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

4、防止自负,心怀感恩,勇于承担责任。

5、要有激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克服畏惧心理。

6、不忘幽默,正确看待异性交往问题。

(二)对于社会外在方面的原因,我们做以下探讨

1、家庭结构及居住环境等社会因素变化对大学生社会交往影响的解决措施:

对于独生子女而言,首先,记住别人的姓名,主动及人打招呼,称呼要得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备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这有利于改正起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的缺点;其次,注重理解及领会能力的培养,要听得快,听得准,记得牢。只有清楚领会他人的意图才能理解他人的立场,从而和谐融洽人际关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市场经济的发张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确实有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利己主义思想,对金钱利益形成正确认识思想认识。其次,子啊实际生活中要践行自己所信奉的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取得金钱,合理使用,不攀比吃穿。

3、重视学习作用,提高学习能力,减少对网络的依恋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大,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沉溺虚幻网络,耽误学业。作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时学习,因此要重视学习作用,提高学习能力,从此减少对虚幻网络的迷恋。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学习时应该保持高昂的情绪状态,绝不把消极负面的情绪带到学习中,影响学习;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控制自己少上网,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更好的学习。

六、总结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是文化传播的手段,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讲,更是一门大学必修课,我们必须在大学里培养社会交往能力,这对我们能力的提升,对我们的人际交往以及日后的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社会交往能力包括与同学老师交流的能力,担任干部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是大学生整体能力提升的表现,因为它包括许多个方面,它是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和集体能力的体现。进入大学,我们常会遇到这些问题,与寝室同学或班级同学相处出现问题,不敢竞选学生会或班级干部,上台发表演讲或讲话会感到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提醒我们,在大学,我们要好好培养我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赞助商